[发明专利]基于地理网格的倒损房屋统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5795.8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7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濮国梁;程承旗;袁越;童晓冲;陈波;林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Q50/26;G06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温子云;仇蕾安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地理 网格 房屋 统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理网格的倒损房屋编码标识方法,采用多层级地球剖分网格,构建多层级的倒损房屋区位编码;利用倒损房屋的行政区划代码和位置网格编码,构建倒损房屋空间区位编码段;结合倒损房屋的类型、结构和完损等级,构建倒损房屋类型编码段、倒损房屋结构编码段和倒损房屋完损等级编码段;最后根据4个编码段添加校验码,生成倒损房屋的编码标识。利用该编码标识能够对倒损房屋进行快速编码提取,并结合相关数据对房屋受灾情况进行统计,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时效性较差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球空间信息组织与灾害遥感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地球剖分网格对遥感影像中的倒损房屋进行快速编码提取的方法,以及结合标识数据对房屋受灾情况进行统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航拍技术的逐渐成熟,灾害发生后由无人机获取灾区影像,解决了不能及时勘查灾区的问题。目前已有一些利用遥感技术从影像中提取倒塌房屋的试验成果,然而如何由遥感影像快速估算受灾房屋的各项统计指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自然灾害发生后,为了统计受灾房屋总面积、总户数,我国灾害管理部门目前采用的是现场人工调查记录倒损房屋,并进行层层上报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
(1)人工调查的方式得到的数据虽然准确,然而时效性较差,而且常常由于灾害的破坏而无法实地考察,使得上级部门获取真实数据慢,无法针对灾情及时做出应对决策。
(2)各地、各区域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记录倒损房屋,例如汶川地震时,某地区采用汶川1-1的记录方式,另一地区采用*乡232的记录方式。不同的记录方式导致各区域上报后,还需要进行数据统一,进一步拖延了统计速度。而且这种不统一的记录方式也不利于对数据的管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地理网格的倒损房屋编码标识方法,能够对倒损房屋进行统一编码,而且编码中体现各种用于统计的具体参数信息。进一步地,基于该统一编码,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倒损房屋的统计方法,旨在通过利用地球剖分网格对倒损房屋进行快速编码提取,并结合相关数据对房屋受灾情况进行统计,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时效性较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解决的。
一种基于地理网格的倒损房屋编码标识方法,包括:
采用多层级地球剖分网格,构建多层级的倒损房屋区位编码;
利用倒损房屋的行政区划代码和位置网格编码,构建倒损房屋空间区位编码段;所述位置网格编码由定位码、层级码和半跨度码组成;其中,定位码是指倒损房屋的形心所在最低层级的倒损房屋区位编码,该倒损房屋的形心所在剖分网格称为定位网格;第L级的剖分网格是能够完全覆盖倒损房屋的最小网格Q之上下一个层级的网格;半跨度码指层级L下,所述定位网格分别至倒损房屋的外包矩形两个方向边界的网格跨度个数;
根据倒损房屋的类型、结构和完损等级,构建倒损房屋类型编码段、倒损房屋结构编码段和倒损房屋完损等级编码段;
根据4个编码段添加校验码,生成倒损房屋的编码标识。
优选地,采用多层级地球剖分网格,构建多层级的倒损房屋区位编码为:以GeoSOT地球剖分网格为基础,抽取第4层32°网格、第8层2°网格、第 12层8′网格、第16层32″网格、第20层2″网格、第24层1/8″网格、第 28层1/128″网格,构成七层嵌套网格,作为所述倒损房屋区位编码。
优选地,所述倒损房屋空间区位编码段包括9位的行政区划编码段、17位的位置网格编码段;
所述9位的行政区划编码段中,1~6位行政区划代码应合现行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的规定;7~9位行政区划代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0114的规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57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