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气悬挂与主动悬挂切换控制回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5109.7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0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赵丁选;杜苗苗;巩明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B60G17/0165;B60G17/019;B60G17/052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16 | 代理人: | 崔凤英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悬挂 主动 切换 控制 回路 | ||
1.一种油气悬挂与主动悬挂切换控制回路,该控制回路上设有结构相同的左右两个悬挂油缸,其结构为:悬挂油缸的下端盖与圆筒形外缸筒下端固连,圆筒形外缸筒上端与圆环形上端盖固连,所述外缸筒靠近上下端盖的筒壁上分别设有油口;在上端盖中心通孔内置有外径与其对应的内缸筒,该内缸筒为上端封闭的圆筒,内缸筒壁上设有2个油口,其中一个油口与内无杆腔相连通,另一个油口与内有杆腔相连通;所述内缸筒位于外缸筒内的一端与设在外缸筒内的圆环形外活塞垂直相连,所述外活塞外径与外缸筒内径对应,中心通孔直径与内缸杆外径对应,该内缸杆位于内缸筒内的一端与和内缸筒对应内活塞相连,而位于外缸筒内的一端与下端盖固连;内活塞将内缸筒分隔成内无杆腔和内有杆腔,外活塞与下端盖之间为外大腔,外活塞与上端盖之间为外小腔;所述的内缸筒上端及下端盖分别与车身和车轴连接,其特征在于:左悬挂油缸的内无杆腔与左蓄能器组成连接通路,并且在该连接通路上还设有左悬挂油气连通控制阀,右悬挂油缸的内无杆腔与右蓄能器组成连接通路,并且在连接通路上还设有右悬挂油气连通控制阀,左悬挂油气连通控制阀与右悬挂油气连通控制阀通过管路与同一个油气同步控制阀相连,所述的左悬挂油缸的内有杆腔与右蓄能器连通,所述的右悬挂油缸的内有杆腔与左蓄能器连通,左悬挂上升控制阀安装在左悬挂油缸内无杆腔与压力油路P之间的通路中,右悬挂上升控制阀安装在右悬挂油缸内无杆腔与压力油路P之间的通路中,左悬挂下降控制阀安装在左悬挂油缸内无杆腔与回油路T之间的通路中,右悬挂下降控制阀安装在右悬挂油缸内无杆腔与回油路T之间的通路中,左悬挂下降节流阀安装在左悬挂油缸内无杆腔和左悬挂下降控制阀之间的通路中,右悬挂下降节流阀安装在右悬挂油缸内无杆腔与右悬挂下降控制阀之间的通路中,左溢流阀安装在左蓄能器与回油路T之间的通路中,右溢流阀安装在右蓄能器与回油路T之间的通路中;同时左伺服阀的出口分别与左悬挂油缸的外大腔和外小腔相连通,入口分别与压力油路P和回油路T相连通;右伺服阀的出口分别与右悬挂油缸的外大腔和外小腔相连通,入口分别与压力油路P和回油路T相连通;左油气复原控制阀的出口分别与左悬挂油缸的外大腔和外小腔相连通,入口与回油路T相连通;右油气复原控制阀的出口分别与右悬挂油缸的外大腔和外小腔相连通,入口与回油路T相连通;所述左油气复原控制阀、右油气复原控制阀的常态为导通状态,所述的左、右悬挂下降节流阀的和左、右溢流阀的常态为导通状态,其余控制阀常态均为非导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悬挂与主动悬挂切换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悬挂油缸和右悬挂油缸分别为两个同侧且并联布置,即所述的同侧两悬挂油缸的内无杆腔连通,同侧两悬挂油缸的内有杆腔连通,同侧两悬挂油缸的外大腔连通,同侧两悬挂油缸的外小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气悬挂与主动悬挂切换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回路可与一个或两个车轴对应设置,其中每个所述的悬挂油缸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和车轴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悬挂与主动悬挂切换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伺服阀均为三位四通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悬挂与主动悬挂切换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其有三种控制模式,即刚性控制模式、油气悬挂控制模式和主动悬挂控制模式,当所有阀均处于常态时,悬挂处于刚性控制模式;当上升控制阀和下降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伺服阀处于中位,油气连通控制阀和油气复原控制阀处于接通状态时,悬挂处于油气控制模式;当上升控制阀、下降控制阀及油气复原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油气连通控制阀处于接通状态,伺服阀控制压力油路与回油路分别与悬挂油缸外大腔和外小腔的连通及油液流量,悬挂处于主动控制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510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双向丝杆的轮组升降装置
- 下一篇:汽车悬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