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粘度活性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92001.2 | 申请日: | 2018-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2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林;杨建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杨柳青钙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C1/02 | 分类号: | C09C1/02;C09C3/08;C09C3/10;C09C3/06;C09D7/62;C09J11/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王学勇 |
| 地址: | 242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纳米碳酸钙 纳米碳酸钙浆料 低粘度 制备 脱水 氢氧化钙悬浮液 脂肪酸衍生物 复合改性剂 晶形调节剂 纳米碳酸钙 脂肪酸 超声振荡 粒径分布 平均粒径 去离子水 水性体系 研磨 乳化剂 相容性 二氧化碳 改性 过筛 碳化 加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粘度活性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氢氧化钙悬浮液碳化,加入晶形调节剂,得到纳米碳酸钙浆料;(2)静置,待其pH稳定;(3)向稳定后的纳米碳酸钙浆料中通入二氧化碳,加入脂肪酸或脂肪酸衍生物改性,搅拌,保持1~3h;(4)脱水、干燥、粉碎;(5)与复合改性剂混合搅拌加热,研磨;(6)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并加入乳化剂,超声振荡,脱水、干燥、粉碎、过筛。本发明可显著降低纳米碳酸钙的粘度,平均粒径小,粒径分布窄,与水性体系有很好的相容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酸钙制备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粘度活性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碳酸钙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的功能性纳米材料,其在胶粘剂、涂料、塑料、橡胶、造纸、生物材料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环保质量把控非常严格,胶粘剂和涂料都开始向水性体系发展研发。纳米碳酸钙由于其晶体结构和表面电子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普通碳酸钙所不具有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纳米碳酸钙在水性涂料中不仅可作为增白的体质颜料,增容降低成本,提高涂料油漆的光泽,提高产品的光泽度、干燥性和遮盖力,同时还具有补强作用。而纳米碳酸钙应用于水性胶黏剂材料中,与胶料有很好的亲和性,可以加速胶的交联反应,大大改善体系的触变性,增强尺寸稳定性,提高胶的机械性能,且添加量大,达到填充及补强双重作用。同时它能使胶料表面光滑细腻。即使大量添加后,密封胶的性能也基本不受影响。
但是,由于纳米碳酸钙粒度小,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比表面能,极易发生粒子团聚使粒径变大,使得纳米碳酸钙在水中分散性差、易团聚、粘度大,这些特性都不利于纳米碳酸钙在水性胶粘剂和涂料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低粘度活性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粘度活性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钙悬浮液中通入带有二氧化碳的窑气,控制温度25~45℃进行碳化,并同时加入氢氧化钙质量0.5~5%的晶形调节剂,直至浆料pH=7.0,得到纳米碳酸钙浆料;
(2)将制得的纳米碳酸钙浆料静置,待纳米碳酸钙浆料的pH稳定;
(3)向稳定后的纳米碳酸钙浆料中通入温度为50~70℃带有二氧化碳的窑气,并同时向纳米碳酸钙浆料中加入氢氧化钙质量5~10%的脂肪酸或脂肪酸衍生物改性剂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以500~800r/min的速度搅拌,保持1~3h;
(4)将经过表面改性后的纳米碳酸钙浆料经压滤脱水、干燥、粉碎;
(5)将粉碎后的纳米碳酸钙与复合改性剂按质量比为6:(1~3)混合搅拌加热至200~300℃,转入球磨机中研磨45~60min;
(6)将研磨后的混合粉末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并加入聚氧乙烯醚作为乳化剂,超声振荡30~45min,结束后经脱水、干燥、粉碎、过筛即得低粘度活性纳米碳酸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中晶形调节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为1:(50~10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中脂肪酸或脂肪酸衍生物的碳链长度为8~18个碳原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脂肪酸为亚油酸、棕榈酸、亚麻酸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杨柳青钙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杨柳青钙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20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