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血浆乳糜微粒分离方法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1021.8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2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易中梅;徐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1/38 | 分类号: | G01N1/3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成艳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血浆 乳糜 微粒 分离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血浆乳糜微粒的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冷冻血浆:将装有血浆的血浆袋冷冻,冷冻时间2‑8小时,冷冻温度‑40℃至‑10℃;B、静置血浆:将步骤A中冷冻后的血浆袋倒立静置,静置温度0℃‑4℃,静置时间8‑12小时;C、离心:将步骤B中静置后的血浆置于离心机中离心,离心机的离心力为3900g‑4200g,离心时间为8‑12分钟,离心温度0℃‑4℃;D、分离:抽出步骤C中离心后的血浆袋中的血浆,实现血浆和乳糜微粒的分离。本发明解决了从血浆中分离乳糜微粒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应用于血浆乳糜微粒分离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抽血时无偿捐献的血液中,血浆中的乳糜微粒(人体血浆中最大的脂蛋白颗粒)含量超标则直接将该血浆报废丢弃,造成大量血浆浪费,若能对血浆中的乳糜微粒进行分离使其含量达到规定标准则会节约大批量的血浆。但是,现有技术中还不存在从血浆中分离乳糜微粒的方法。
目前,有广州、山东两地学者开展高脂肪含量血液的制备技术,但仅仅是将悬浮红细胞中的高脂肪含量血浆整体去除的技术,并未发现高脂肪含量血浆自身去除乳糜微粒的研究报道成果,因为乳糜微粒在滤除时的二次溶解的技术障碍无法解决。一些大型医院联合生物公司(四川南格尔、山东威高等)曾做过去除脂肪微粒类似的治疗研究,因为无法及时破解样本中高、低密度脂蛋白的分离技术而进展缓慢或终止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在脂肪血的治疗领域进行了技术改良,对比了吸附柱、肝素诱导沉淀等多种材料与方法,因材料成本高昂或加入了诱导剂影响安全性等原因阻碍了推广及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血浆乳糜微粒的分离方法,以解决从血浆中分离乳糜微粒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血浆乳糜微粒的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冷冻血浆:将装有血浆的血浆袋冷冻,冷冻时间2-8小时,冷冻温度-40℃至-10℃;
B、静置血浆:将步骤A中冷冻后的血浆袋倒立静置,静置温度0℃-4℃,静置时间8-12小时;
C、离心:将步骤B中静置后的血浆置于离心机中离心,离心机的离心力为3900g-4200g,离心时间为8-12分钟,离心温度0℃-4℃;
D、分离:抽出步骤C中离心后的血浆袋中的血浆,实现血浆和乳糜微粒的分离。
本方案的原理和效果为:
高脂肪含量血浆中的乳糜微粒分子直径是800~5000(sf值),上浮率>400(gcm-3),大于血浆中所有脂蛋白的分子大小及上浮率,利用乳糜微粒质量轻、易漂浮的这一特性,通过将血浆冷冻后静置,然后通过离心机离心能够使得血浆中的乳糜微粒上浮至血浆表层并在血浆表层聚集,使得血浆和乳糜分层,便于分离血浆和乳糜。
步骤A:将血浆先进行冷冻能够降低血浆中乳糜微粒的活性,有助于乳糜微粒聚集分层,在-40℃至-10℃冷冻血浆,能够缩短冷冻时间。
步骤B:冷冻后的血浆袋置于0℃-4℃倒立静置,使得血浆解冻。由于乳糜微粒质量轻、易漂浮,将血浆袋倒置能够使得乳糜微粒漂浮聚集在血浆袋的底部,从而便于利用注射器将血浆从血浆袋的袋口抽出,将乳糜微粒滞留在血浆袋中,由此实现血浆和乳糜微粒的分离。若直接将乳糜微粒从血浆袋中抽取,极易将血浆袋中的血浆连同乳糜微粒一起抽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血浆浪费。
步骤C:经冷冻静置后的血浆置于离心机中离心,保持离心机的离心力为3900-4200g,离心时间为8-12分钟,能够加快乳糜微粒的分层,同时也不会导致血浆袋在离心的过程中破裂;将离心的温度控制在0-4摄氏度能够使得血浆中的乳糜微粒始终处于冰冻的状态而不结冰,使得乳糜微粒一直保持在低活性的状态下,不会在血浆中四处分散,便于乳糜微粒聚集分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10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