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酸性催化剂及基于该催化剂的增塑剂、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8962.6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7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芮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芮立 |
主分类号: | B01J31/04 | 分类号: | B01J31/04;C08K5/103;C08L27/06;C07C67/08;C07C69/78 |
代理公司: | 南京华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5 | 代理人: | 郭晓敏 |
地址: | 2145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塑剂 非酸性催化剂 制备 制备方法和应用 机械力学性能 有机锡化合物 制备方法工艺 合成反应 季戊四醇 目标产物 塑料制品 增塑效果 苯甲酸 还原剂 质量比 催化剂 去除 冷却 环保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酸性催化剂,包括质量比为:1:(0.6‑1)的有机锡化合物和还原剂。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上述非酸性催化剂的增塑剂的制备方法,步骤为:将苯甲酸和季戊四醇在非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反应4‑6h后,去除反应生成的水,冷却至室温后得到目标产物增塑剂。同时公开了该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增塑剂以及增塑剂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环保、成本低,且制备得到的增塑剂可直接使用、增塑效果好,且制备的塑料制品在外观、机械力学性能方面都很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酸性催化剂及基于该催化剂的增塑剂、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PVC)塑料已越来越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PVC塑钢门窗型材;PVC给、排水、电力管道;管件;PVC地板及墙板;还有称之为“生态木”的PVC塑木制品。由于塑木、塑料硬质制品中为了获得比较高的钢度、导热性与耐磨性等,添加了无机矿物填料,如碳酸钙、滑石粉、木粉等,数量很大。加之有不少的挤出加工设备结构不一的磨损、老化等问题,使得PVC塑料硬制品在加工时出现了强度不够高,制品不完善等现象,传统的改进方法就是调整配方或添加一些促进PVC塑化过程的添加剂,如ACR(加工助剂)、CPE(弹性体)、增塑剂等,但是一般现有的PVC增塑剂都是液态的(常温下)。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环氧大豆油(ESBO)等等,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尚可以,但是其塑料制品时间稍长就出现了表面析出现象(也称作“出汗”),影响了产品外观质量,且其机械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抗冲击强度大幅下降,出现脆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直接使用、增塑效果好的非酸性催化剂及基于该催化剂的增塑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非酸性催化剂,包括有机锡化合物和还原剂,且所述的有机锡化合物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0.6-1)。其中,有机锡化合物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优1:0.8。
进一步,上述的有机锡化合物为草酸亚锡,而还原剂则为硼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的非酸性催化剂的增塑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苯甲酸和季戊四醇在非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反应4-6h后,去除反应生成的水,冷却至室温后得到目标产物增塑剂。
更进一步,在上述的合成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为150-185℃。且上述的苯甲酸和季戊四醇的摩尔比优选为3:1。最终得到的目标产物增塑剂的熔点为大于60℃。
上述的基于非酸性催化剂的增塑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增塑剂。且上述的增塑剂在制备聚氯乙烯塑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通过利用全新配方的非酸性催化剂来制备增塑剂,致使在整个的制备过程中,不使用溶剂,不需要反应后的中和、水洗、再脱水等步骤,不仅便捷环保,减少了三废的产生,而且大大简化了合成步骤,工艺路线短,降低了成本,收率高;而利用本发明所述的增塑剂制备得到的聚氯乙烯产品质量好,有效克服了传统增塑剂制备得到的聚氯乙烯产品在外观、机械力学性能方面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增塑剂的化学反应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用的苯甲酸,俗称安息香酸,是香精、香料、食品饮料防腐剂的原料,常态下为片状或粉状,而所用的原料季戊四醇是结晶状物,通常用作合成树脂等。
实施例1
将草酸亚锡和硼砂按照质量比为: 1:0.8的比例混合后得到非酸性催化剂。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芮立,未经芮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89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