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防护电梯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88843.0 | 申请日: | 2018-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5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 发明(设计)人: | 罗建华;周秋冬;李坚;周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达电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5/28 | 分类号: | B66B5/28;B66B5/04;B66B5/00;B66B11/02 |
| 代理公司: | 南昌卓尔精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3 | 代理人: | 罗茶根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电梯轿厢 重力感应器 防护层 缓冲吸能装置 安全防护 冲击能量 装置层 安全气囊装置 控制器控制 控制器连接 连接控制器 乘客 安全系数 电梯坠落 强烈冲击 失重状态 安全囊 缓冲 下端 坠落 损伤 减速 震动 缓和 传递 检测 伤害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防护电梯,包括电梯轿厢,电梯轿厢中设有搭乘空间,搭乘空间的底部设有装置层,装置层内设有重力感应器,重力感应器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电梯轿厢的多个安全气囊装置,搭乘空间的下端设有防护层板,防护层板内设有缓冲吸能装置,重力感应器检测电梯处于非常规失重状态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梯轿厢多个安全囊状打开,对电梯起到减速和缓冲的作用,避免带电梯高度坠落带来的强烈冲击给乘客带来的损伤,同时,防护层板内的缓冲吸能装置可以充分的减缓和吸收电梯坠落的冲击能量,大大的减少冲击能量向搭乘空间内的传递,减少乘客受到的震动伤害,提高了电梯的安全系数,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使用和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安全防护电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飞速增长,电梯使高层建筑中必不可缺的基础设施,电梯作为我国的特种安全设备之一,其安装、运行和维护都需要严格的把控,即使如此,电梯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如何有效的保障电梯内乘客的安全成为电梯设计首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防护电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防护电梯,包括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中设有搭乘空间,搭乘空间内用于电梯乘客的搭乘,所述搭乘空间的底部设有装置层,装置层内设有重力感应器,重力感应器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电梯轿厢四周的多个安全气囊装置,搭乘空间的下端设有防护层板,防护层板内设有缓冲吸能装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梯轿厢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一号气囊,一号气囊通过一号充气管连接一号充气装置,所述一号充气装置连接控制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梯轿厢的四周均设有二号气囊,二号气囊通过二号充气管连接二号充气装置,所述二号充气装置连接控制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层板包括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的两端通过一号伸缩弹簧和二号伸缩弹簧连接,顶板和底板内设有缓冲腔,缓冲腔内设有多个空气弹簧,空气弹簧固定连接在顶板和底板之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气囊和二号气囊的材质均采用高强度耐磨橡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搭乘空间的顶部设有照明应急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照明应急灯连接多个备用电源。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梯轿厢的顶部设有多个供氧装置,供氧装置通过氧气输送管连接搭乘空间上的进气口,所述供氧装置连接控制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氧气输送管的两端均设有防护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重力感应器检测电梯处于非常规失重状态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梯轿厢四周的多个安全囊状打开,对电梯起到减速和缓冲的作用,避免带电梯高度坠落带来的强烈冲击给乘客带来的损伤,同时,电梯轿厢内设有防护层板,防护层板内的缓冲吸能装置可以充分的减缓和吸收电梯坠落的冲击能量,大大的减少冲击能量向搭乘空间内的传递,减少乘客受到的震动伤害,尽最大限度的对乘客和电梯进行安全防护,通过防护层板配合多个安全气囊装置大大的增加了电梯的防护安全,提高了电梯的安全系数,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使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安全防护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全防护电梯中防护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安全防护电梯中控制器的工作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达电梯有限公司,未经康达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88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