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云数据分析的房颤患者管理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6637.6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7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董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巍 |
主分类号: | G16H40/67 | 分类号: | G16H40/67;G16H50/20;G16H50/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西青区中***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管理 智能终端设备 患者管理 数据分析 医生 变化曲线 病历信息 发送信息 方案生成 分析处理 高效智能 患者生命 患者治疗 经济负担 软件分析 软件管理 实时查看 特征数据 危险隐患 信息提取 预警信息 上传 治疗 发送 预警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数据分析的房颤患者管理平台,包括医生圈、患者圈、智能终端设备和综合管理软件,医生圈及患者在综合管理软件上上传发送信息,患者圈在智能终端设备上查看综合管理软件分析处理的特征数据变化曲线及预警信息,医生圈通过智能终端设备里的综合管理软件管理患者及快速形成治疗处置方案;患者把病历信息发到平台并进行分析处理管理,患者可实时查看数据并及时收到病情预警,快速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医生通过平台进行信息提取及救治方案生成发送,大大降低患者生命危险隐患,有效降低患者治疗经济负担,管理高效智能简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云数据平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云数据分析的房颤患者管理平台。
背景技术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全球房颤人数估计为3350万人,中国房颤人数超过1000万,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预计2060年房颤患病人数将再增加2倍,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并未应用规范的抗凝治疗,住院患者不到10%,门诊患者不到2%,抗凝治疗是一把双刃剑,低强度无效,高强度出血危险增加,就目前来说,大多数患者在未发病前是不知道具体病情的,一旦出现病情就非常危险,这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命隐患,也给患者家庭亲属造成极大的悲痛和经济负担,如果能够有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管理患者日常病情,上述问题即可得到缓解甚至化解,患者可以得到有效及时的救治。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无法预知病情、生命危险隐患大、医治经济负担压力大、不能有效管理日常病情等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云数据分析的房颤患者管理平台,包括医生圈、患者圈、智能终端设备和综合管理软件,所述医生圈为全国大型公立医院及县级医院的心内科医生,所述患者圈为全国及世界范围内的房颤病患者,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内嵌有综合管理软件,所述医生圈在综合管理软件上注册并上传接诊就诊信息,所述患者圈在综合管理软件上上传个人信息和病历信息,所述患者圈在智能终端设备上查看综合管理软件分析处理的特征数据变化曲线及预警信息,所述医生圈通过智能终端设备里的综合管理软件管理患者及快速形成治疗处置方案。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包括电脑、智能手机等。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综合管理软件包括多方案模板、人工智能模块、数据分析引擎、病情预警模块、若干个服务器集群、数据存储群。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数据存储群包括MySQL存储集群和mongoDB存储集群。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病情预警模块以患者信息及医生信息为基础,以数据分析引擎为核心,承担整个平台的输入输出任务。
作为对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方案模板模块是一个静态模块,以MongoDB存储集群为基础,对人工智能模块提供病情分等级处理的标准化方案。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人工智能模块包括图像识别功能和语音识别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患者把病历信息发到平台并进行分析处理管理,患者可实时查看数据并及时收到病情预警,快速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医生通过平台进行信息提取及救治方案生成发送,大大降低患者生命危险隐患,有效降低患者治疗经济负担,管理高效智能简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巍,未经董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66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