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量子保密通信传输光纤的多角度压力测试专用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86175.8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1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淼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明辉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6 | 分类号: | G01N3/16;G01N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郑为光 |
地址: | 2394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子 保密 通信 传输 光纤 角度 压力 测试 专用 模具 | ||
本发明属于量子保密通信传输光纤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对量子保密通信传输光纤的多角度压力测试专用模具,包括上下对称布置的两块压模;压模包括伸缩杆、电机、齿轮、连杆一、连杆二、压板和压力传感器;伸缩杆下端部设有空腔;电机安装在伸缩杆的下端部外壁上;齿轮位于伸缩杆的空腔内,齿轮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杆一固定在齿轮的左下方;连杆二固定在齿轮的右下方;压板上端分别与连杆一与连杆二相连接;压力传感器位于压板中。本发明能够对光纤进行多角度受压测试,且操作方便,检测的数据精确度高,本发明适用于高精度的量子保密通信传输光纤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量子保密通信传输光纤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对量子保密通信传输光纤的多角度压力测试专用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质量的要求日益增加,信息数据的传输手段也从双绞线阶段到电缆加双绞线阶段最后到现在的光纤阶段;随着人们的不断研究,量子通信渐渐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目前,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光纤实现量子通信了,但现实生活中,光纤会承受来自自然界中的不同压力,这些压力会对光纤传输的信息造成影响。为了测试不同情况下不同角度的压力对光纤传输所造成的影响,人们通过对量子保密通信传输光纤的有压力测试专用模具来对光纤进行测试,但目前这类模具测试的数据准确性不高,操作过程麻烦。
专利文献1:一种对量子保密通信传输光纤的有角度压力测试专用模具,申请号:2014202762626
上述专利文献1中,该发明通过调节上调节螺母与下调节螺母来改变上垫板与下垫板之间的角度来对光纤进行多角度挤压,该发明操作过于繁琐,该发明不能保证光纤在受挤压时不会发生横向移动,从而使得该发明的检测数据不准确,同时该发明在光纤横向移动时需要重新检测,加大了检测时间,提高了劳动强度,并且该发明只能对一种尺寸的光纤进行挤压测试,该发明的模具携带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对量子保密通信传输光纤的多角度压力测试专用模具,通过电机、连杆一、连杆二与压板的相互配合,使得压力模具可以多角度的对光纤进行挤压;本发明通过在压板上设置弧形凹槽,避免了光纤在受到挤压时发生横向移动,避免了重复多次的检测,缩短了检测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使得检测的数据更加精确,更具有说服性;本发明通过设置可拆卸的齿轮,使得整个压模拆装变得简单,从而使得压模携带方便,同时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压模,使得该量子保密通信光纤的有角度压力测试专用模具可以对不同的光纤进行测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对量子保密通信传输光纤的多角度压力测试专用模具,包括上下对称布置的两块压模;所述的压模包括伸缩杆、电机、齿轮、连杆一、连杆二、压板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的伸缩杆下端部设有空腔;所述电机安装在伸缩杆的下端部外壁上;所述的齿轮位于伸缩杆的空腔内,齿轮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杆一固定在齿轮的左下方;所述连杆二固定在齿轮的右下方;所述压板上端分别与连杆一与连杆二相连接,压板用于挤压光纤;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压板中,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光纤受到的压力,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压板内,使得压力传感器对光纤所受的压力的感应更加的灵敏,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工作时,将光纤置于两个压模之间,伸缩杆带动电机、齿轮、连杆一、连杆二与压板一起运动,压板挤压光纤,压板内部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出光纤受到挤压时所受的压力;过程中,通过电机转动可以带动连杆一与连杆二一起转动,压板在连杆一与连杆二的作用下转动,使得光纤受到挤压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检测出不同角度的压力对光纤的影响,使得检测更加的全面,检测数据更具有说服性与实用性。
所述压板下端面均匀设置有弧形的凹槽,弧形凹槽用于增大光纤与压板间的摩擦力。工作时,弧形凹槽增加了光纤与压板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光纤在多角度挤压时不会发生横向移动,使得检测数据更加准确,同时避免了因光纤水平移动而多次重新检测,减少了工作量,节约了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明辉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明辉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61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