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箱及其折叠式工作平台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83908.2 | 申请日: | 2018-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1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洋;张红花;何宗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鼎宽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郎志涛 |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及其 折叠式 工作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通信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箱及其折叠式工作平台。本发明旨在解决通信箱维护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箱的折叠式工作平台,折叠式工作平台包括工作板,工作板的第一侧边枢转设置于门体的内侧,工作板上与第一侧边相邻的第二侧边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枢转设置于工作板的第二侧边,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门体的内侧,当工作板打开后,第一连接杆用于支撑工作板使工作板处于水平转态。本发明的折叠式工作平台安装于通信箱的门体上,当不需要折叠式工作平台时可以将折叠式工作平台折叠至门体上,以此减少折叠式工作平台占用的通信箱内的有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箱及其折叠式工作平台。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随着我国通信网路建设的不断扩大,通信用网络机箱的数量越来越多,如宽带用综合配线箱、光缆分光分纤箱、配电箱等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趋势,而网络机箱的生产厂家基于网络机箱建设空间及成本的考虑,一般都没有为网络机箱的箱体配备相应的工作平台,这给通信网路工程的建设、施工和维护都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比如一些用于检测网络机箱内设备的便携式测试仪表没有专门放置及操作的地方,为网络机箱内设备的检测带来很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急需一种在综合考虑整体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的用于网络机箱的工作平台,同时,网络机箱的工作平台还应尽可能少的占用网络机箱的安装空间以及网络机箱内设备的安装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箱的折叠式工作平台,目的是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箱的折叠式工作平台,通信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上的门体,折叠式工作平台包括工作板,工作板的第一侧边枢转设置于门体的内侧,工作板上与第一侧边相邻的第二侧边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枢转设置于工作板的第二侧边,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门体的内侧,当工作板打开后,第一连接杆用于支撑工作板使工作板处于水平转态。
优选地,第一侧边位于第二侧边的端部设置有与工作板枢转连接的第一导向板,工作板通过第一导向板枢转设置于门体的内侧,第一导向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导向槽内。
优选地,工作板上与第二侧边相对的第三侧边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枢转设置于工作板的第三侧边,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门体的内侧,当工作板打开后,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配合用于支撑工作板使工作板处于水平转态。
优选地,第一侧边位于第三侧边的端部设置有与工作板枢转连接的第二导向板,工作板通过第二导向板枢转设置于门体的内侧,第二导向板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导向槽内。
优选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均设置有外翻边,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通过外翻边安装于门体的内侧。
优选地,工作板上还设置有保持构件,当工作板折叠至门体上后,保持构件用于将工作板保持至门体的内侧。
优选地,保持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平板状磁铁,至少一个平板状磁铁设置于工作板上远离第一侧边的位置,当工作板折叠至门体上后,至少一个平板状磁铁用于将工作板吸附至门体的内侧。
优选地,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设置有位于两者顶部的L型角板,当工作板折叠至门体上后,工作板上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四侧边贴合放置于L型角板上。
优选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分别通过枢转轴连接于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内,枢转轴包括螺纹轴段和光轴段,螺纹轴与光轴之间设置有环形凸起,光轴的顶部还设置有驱动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鼎宽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鼎宽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39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