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微晶玻璃退火晶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83685.X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5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涵;杨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宇清热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5/00 | 分类号: | C03B25/00;C03B32/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西木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25 | 代理人: | 周孝林 |
地址: | 3131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玻璃 退火 晶化炉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微晶玻璃退火晶化炉,其包括炉体,炉体内设置有加热区,加热区内设置均温组件阻隔输送件与加热件,其通过在输送件的上下方设置均温组件,利用弧形设置的第一均温件在输送件的上方形成马弗效果,使发热面趋向于玻璃工件的板面,提高玻璃工件板面的温度均匀性,利用M形设置的第二均温件,在输送件的下方形成完整的加热平面,提高温度均匀性的同时,便于玻璃残渣的清理,解决了一种模块化微晶玻璃退火晶化炉内温度均匀性的技术问题,实现炉内各部位的温度均衡,提高微晶玻璃晶化品质,且退火晶化,同时在输送件的下方形成完整的加热平面,提高温度均匀性的同时,便于玻璃残渣的清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晶玻璃退火晶化加热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块化微晶玻璃 退火晶化炉。
背景技术
晶化玻璃是2010年之后才逐渐有成熟技术的新型环保产品,晶化玻璃的产品 产出需要有退火(去除内应力)和晶化(改变晶相)两道最基本的热处理工序。 退火和晶化原有的两道工序分别由两台设备完成,即玻璃退火炉和玻璃晶化炉。该类设备基本由原有的陶瓷板隧道窑改进而来,设备以砖结构为主,发热体均为 电热丝套于陶瓷管外,靠电热丝辐射上下加热。
用于微晶玻璃晶化处理的晶化炉,处理温度高达950~1100℃并且延续时间 长,一般的晶化生产线需长达200~300米,而其中晶化部的晶化炉分则长达50~ 60米,传统的晶化炉中部设置输送辊在输送辊的上下方向平行设置加热管,导致 炉内两侧与中部的温度出现很大的温差,对微晶玻璃晶化产生极大影响,此外, 长达50~60米的晶化炉在建造时以砖结构为主,建造工期长,且在后续的维护保 养过程中,会带来极大的阻碍。
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01420699962.6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玻璃 退火晶化一体炉,包括外壳和炉体,所述炉体一侧设有进口,另一侧设有出口, 所述炉体顶部装有炉盖,所述玻璃退火晶化一体炉还包括将玻璃板材从进口向出 口输送的输送机构,所述炉体内设有7个温控区及与之相配的温控装置,所述温 控装置包括加热元件,所述七个温控区为退火区、慢热区,快热区,核化区、晶 化区、慢冷区、快冷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节能环保。
但是,上述专利并未实现对晶化区温度温差的均衡调节,并且建造繁琐,后 期检修维护难度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微晶玻璃退火晶化炉,其通过在输 送件的上下方设置均温组件,利用弧形设置的第一均温件在输送件的上方形成马 弗效果,使发热面趋向于玻璃工件的板面,提高玻璃工件板面的温度均匀性,利 用M形设置的第二均温件,在输送件的下方形成完整的加热平面,提高温度均匀性的同时,便于玻璃残渣的清理,解决了一种模块化微晶玻璃退火晶化炉内温度 均匀性的技术问题,实现炉内各部位的温度均衡,提高微晶玻璃晶化品质,且退 火晶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微晶玻璃退火晶化炉,包括炉体, 该炉体内开设有加热区,且该加热区竖直方向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若干的加热件, 该加热件沿所述加热区的开口方向呈水平等距排列设置,且其两端固定于所述炉 体的炉壁上,所述加热区竖直方向的分中部设置有若干滚动的输送件,该输送件 沿加热区的开口呈水平等距排列设置,其两端穿设于所述炉体两侧的炉壁上,且其与所述加热件平行设置,还包括:
均温组件,所述均温组件设置于所述加热区内,其设置于所述输送件与所述 加热件的间隔处,且其阻挡所述加热件与输送件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均温组件包括:
第一均温件,所述第一均温件设置于所述输送件的上方,其沿所述加热区的 开口方向设置,且其纵切面为弧形设置,该第一均温件水平方向上的中部高两端 低,且该第一均温件的两端与所述炉体的两侧炉壁搭接;以及
第二均温件,所述第二均温件设置于所述输送件的下方,其沿所述加热区的 开口方向呈M形设置,且其上沿所述加热区的开口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个罩设 区,该罩设区覆盖所述输送件下方的加热件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宇清热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宇清热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36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英玻璃的精密退火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可弯折的玻璃塑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