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极活性物质、其制备方法及正极极片与锂离子二次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82361.4 | 申请日: | 2018-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9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吴奇;何金华;吉长印;刘良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段月欣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 活性 物质 制备 方法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正极活性物质、其制备方法及正极极片与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包括活性物质本体颗粒和含N元素氧化物包覆层;活性物质本体颗粒的表面掺杂有M元素以形成掺杂层,M元素的含量为400ppm~3000ppm且M元素的含量由活性物质本体颗粒的外表面至核心方向逐渐减小;包覆层中N元素的含量为100ppm~2000ppm;包覆层中N元素的单位体积平均含量大于掺杂层中M元素的单位体积平均含量;M元素和N元素各自独立地为Mg、Ca、Ce、Ti、Zr、Al、Zn及B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正极活性物质能够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容量、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其制备方法及正极极片与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其高电压平台、高比能量、无记忆效应和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以及电子产品中,占据动力电池的核心地位。然而,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短、存在安全隐患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子产品因需要频繁充电而给使用者造成不便,还会造成电池容量及使用寿命的衰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样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通过对正极活性物质掺杂改性、表面包覆改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但是效果一般,随着锂离子二次电池反复充电放电,其容量快速降低,尤其在高温下更为严重,并且锂离子二次电池在高温下的安全性能仍然较低。特别是,对正极活性物质进行掺杂改性、表面包覆改性,还会牺牲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容量及能量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其制备方法及正极极片与锂离子二次电池,能够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容量、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包括活性物质本体颗粒和包覆在活性物质本体颗粒外表面的含N元素氧化物包覆层;其中,活性物质本体颗粒的表面掺杂有M元素,以形成掺杂层,掺杂层中M元素的含量为400ppm~3000ppm,并且M元素的含量由活性物质本体颗粒的外表面至核心方向逐渐减小;包覆层中N元素的含量为100ppm~2000ppm;M元素和N元素各自独立地为Mg、Ca、Ce、Ti、Zr、Al、Zn及B中的一种或多种;M元素的含量与N元素的含量均为在正极活性物质中的含量,且包覆层中N元素的单位体积平均含量大于掺杂层中M元素的单位体积平均含量。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正极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设置于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正极膜片,正极膜片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正极活性物质。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离膜和电解液,其中正极极片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正极极片。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过渡金属源与锂源混合并进行烧结处理,得到活性物质基体颗粒;将活性物质基体颗粒与M元素的源混合并进行烧结处理,以使M元素掺杂于颗粒表面形成掺杂层,得到活性物质本体颗粒;将活性物质本体颗粒与N元素的源混合并进行烧结处理,以在活性物质本体颗粒的外表面形成含N元素氧化物包覆层,得到正极活性物质;其中,M元素和N元素各自独立地为Mg、Ca、Ce、Ti、Zr、Al、Zn及B中的一种或多种;掺杂层中M元素的含量为400ppm~3000ppm、且M元素的含量由活性物质本体颗粒的外表面至核心方向逐渐减小,包覆层中N元素的含量为100ppm~2000ppm,M元素的含量与N元素的含量均为在正极活性物质中的含量,且包覆层中N元素的单位体积平均含量大于掺杂层中M元素的单位体积平均含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极活性物质、其制备方法及正极极片与锂离子二次电池,通过将M元素掺杂于活性物质本体颗粒表面,并将N元素的氧化物包覆在活性物质本体颗粒的外表面,同时控制M元素和N元素的种类及含量在预定范围内,显著提高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容量、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23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镍电池正极片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补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