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槟榔坏死梭斑病毒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81427.8 | 申请日: | 2018-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3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 发明(设计)人: | 崔红光;杨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C12N15/11;C12Q1/70;C12Q1/686;C12R1/9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张新蕊 |
| 地址: | 570228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槟榔 坏死 病毒 及其 检测 方法 | ||
1.一种槟榔坏死梭斑病毒(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槟榔坏死梭斑病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病毒基因组中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对,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产物进行凝胶电泳检测,如果出现相应的核酸电泳条带,则判断为阳性,否则判断为阴性;其中,所述引物对为:
上游引物ANSSV 980F:5’-GATATACTCCACGTTGCAGATC-3’,
下游引物ANSSV 1720R:5’-CAGATGTCCCTTCACTTTCCATG-3’;或
上游引物ANSSV 360F:5’-ACAAGGATCTTGGAAAGATAGC-3’,
下游引物ANSSV 1120R:5’-CAGATGTCCCTTCACTTTCCATG-3’;
相应的核酸电泳条带为740bp或760bp。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如下: 在聚合酶链式反应管中依次加入纯水9.5微升、2×Taq PCR Mix聚合酶链式反应混合液12.5微升、所合成的浓度为10μmol/L的上游引物0.5微升、浓度为10μmol/L的下游引物0.5微升、需要检测的槟榔叶片总cDNA 2微升,其中,2×Taq PCR Mix聚合酶链式反应混合液含有0.1U Taq Polymerase/μl、500μM dNTP each、20mM Tris-HCl、100mMKCl、3mMMgCl 2、其他稳定剂和增强剂;
然后将聚合酶链式反应体系密闭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条件步骤为:第一步,94摄氏度3分钟;第二步,94摄氏度30秒;第三步,52摄氏度30秒;第四步,72摄氏度1分钟;第五步,72摄氏度10分钟,其中第二步至第四步进行30个循环;
反应结束后,在反应产物中加入含有颜色的核酸电泳缓冲液,进行琼脂糖核酸凝胶电泳,若以ANSSV 360F和ANSSV 1120R为引物扩增,出现大小约760个碱基对的核酸电泳条带,则判断为阳性,否则判断为阴性;若以ANSSV 980F和ANSSV 1720R为引物扩增,出现大小约740个碱基对的核酸电泳条带,则判断为阳性,否则判断为阴性。
4.一种用于检测如权利要求1所述槟榔坏死梭斑病毒的引物对,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对为:
上游引物ANSSV 980F:5’-GATATACTCCACGTTGCAGATC-3’,
下游引物ANSSV 1720R:5’-CAGATGTCCCTTCACTTTCCATG-3’;或
上游引物ANSSV 360F:5’-ACAAGGATCTTGGAAAGATAGC-3’,
下游引物ANSSV 1120R:5’-CAGATGTCCCTTCACTTTCCATG-3’。
5.一种用于检测如权利要求1所述槟榔坏死梭斑病毒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物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物对在检测如权利要求1所述槟榔坏死梭斑病毒中的应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物对在制备用于检测如权利要求1所述槟榔坏死梭斑病毒中的试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142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