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81096.8 | 申请日: | 2018-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2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唐霞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中膜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鱼爪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8 | 代理人: | 张丽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安***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污水处理 设备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污水加热容器(2)、水蒸气冷却液化容器(4)和气体异味去除装置(5),所述污水加热容器(2)导通其内部设置有风导流管道(14),所述风导流管道(14)上设置有鼓风机(13),所述风导流管道(14)的出风端位于污水加热容器(2)内的污水中,且风导流管道(14)的出风端与污水加热容器(2)的内底面具有间距;
所述污水加热容器(2)通过水蒸气通道(3)与水蒸气冷却液化容器(4)的水蒸气液化腔室导通,所述水蒸气冷却液化容器(4)内设置有水蒸气冷却附着装置(7),所述水蒸气冷却液化容器(4)可通过制冷将水蒸气液化腔室内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滴并附着于水蒸气冷却附着装置(7)上;
所述气体异味去除装置(5)包括气体容纳箱(51)和设置在气体容纳箱(51)内部的气体异味去除组件(52),所述气体容纳箱(51)具有风排出口(53)和多个风进入口(54),所述风进入口(54)与水蒸气冷却液化容器(4)的水蒸气液化腔室导通,所述风排出口(53)与外界导通,所述气体异味去除组件(52)可将通过多个风进入口(54)进入气体容纳箱(51)内带有异味的风的异味去除,形成清新风,所述清新风通过风排出口(53)排出至外界空气中;
所述水蒸气冷却附着装置(7)包括设置在水蒸气冷却液化容器(4)内的第一冷却板(72)和设置在第一冷却板(72)上的多个第二冷却板(71),所述第一冷却板(72)将水蒸气冷却液化容器(4)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上容器腔室(41)和下容器腔室(42),所述水蒸气液化腔室包括一级水蒸气液化腔室和二级水蒸气液化腔室,所述下容器腔室(42)为一级水蒸气液化腔室,所述上容器腔室(41)为二级水蒸气液化腔室,多个所述第二冷却板(71)位于一级水蒸气液化腔室内;
所述第一冷却板(72)包括连接设置在水蒸气冷却液化容器(4)的两对立内器壁的两个倾斜冷却板(721)以及连接设置在两个倾斜冷却板(721)之间的弧形冷却板组(722),所述倾斜冷却板(721)具有高端和矮端,所述倾斜冷却板(721)与水蒸气冷却液化容器(4)内器壁的连接端为高端,所述倾斜冷却板(721)与弧形冷却板组(722)组端的连接端为矮端;所述弧形冷却板组(722)包括连续连接的多个第一弧形冷却板(7221),多个所述第一弧形冷却板(7221)的内凹面朝下设置;
所述二级水蒸气液化腔室内设置有剩余水蒸气去除导风装置(8),所述剩余水蒸气去除导风装置(8)包括圆柱形箱体(81)、圆柱体(82)、螺旋导风坡道(83)以及若干阻风叶(84),所述圆柱形箱体(81)竖直设置在二级水蒸气液化腔室内,所述圆柱形箱体(81)底部设置有导通其内部的第一导风管(18),所述圆柱形箱体(81)顶部设置有导通其内部的第二导风管(19),所述第一导风管(18)与一级水蒸气液化腔室导通,所述第二导风管(19)通过风进入口(54)与气体容纳箱(51)导通;所述圆柱体(82)同心设置在圆柱形箱体(81)内部,所述螺旋导风坡道(83)螺旋设置在圆柱体(82)与圆柱形箱体(81)之间;若干所述阻风叶(84)均匀设置在螺旋导风坡道(83)的导风坡道面上;
所述气体容纳箱(51)为从下到上呈阶梯收缩状的多层箱体结构,所述风进入口(54)位于最下层箱体的下箱壁上,且风进入口(54)与第二导风管(19)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气体异味去除组件(52)由若干V型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1)和若干竖直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2)构成,所述V型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1)和竖直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2)内均填充有用透气纱布包裹的活性炭(523),且V型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1)和竖直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2)的各个板面上均开设有通孔(524);
若干所述V型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1)均布在气体容纳箱(51)的各层箱体内,所述V型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1)的分布数量从下层箱体至上层箱体逐渐减少,同一所述箱体内的若干V型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1)保持相同间距并排设置,最下层箱体内的若干V型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1)与风进入口(54)一一对应,且最下层箱体内的V型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1)的开口正对风进入口(54)设置;
若干所述竖直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2)设置在除最上层箱体外的其余箱体内相邻两个V型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1)的板端,同一箱体内位于相邻两个V型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1)上的两个所述竖直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2)之间构成第一导风通道(525),位于上层箱体内的V型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1)与位于下层箱体内的第一导风通道(525)一一对应,且位于上层箱体内的V型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1)的开口正对位于下层箱体内的第一导风通道(525)设置;
最上层箱体内的所述V型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1)的数量为一个,最上层箱体内的所述V型活性炭吸附中空板(521)的两个板端分别与此箱体两个内侧箱壁构成第二导风通道(5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中膜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中膜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109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