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理湖泊水库内源污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0918.0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6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杨阳;李冬梅;丛涤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库克莱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01/16;C02F101/20;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湖泊水库 水体 内源污染 水质数据 溶解氧 底泥 上下水体交换 数据分析结果 治理 移动检测点 覆盖区域 合适地点 水体水质 提升设备 吸附能力 移动设备 增氧设备 出水口 浅水区 取样点 深水区 搅动 重金属 氨氮 质数 勘测 采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理湖泊水库内源污染的方法,它涉及湖泊水库治理技术领域;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勘测了解整个水体的水质数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设置具有代表性的取样点;步骤二:在深水区的合适地点放置深水同温层增氧设备;步骤三:在浅水区和顺地点放置上下水体交换设备;步骤四:设置移动检测点;步骤五:再次采集水质数据;步骤六:在设备覆盖区域内水质数据得到改善之后,移动设备的水平位置或者提升设备出水口深度,以进一步改善水体水质;本发明采用尽量不搅动起底泥的方式,增加水体上覆水的溶解氧;通过提高溶解氧,降低水中的氨氮从而降低上覆水的Ph值,增强底泥的吸附能力,从而大幅降低水体中的磷、砷及锰等重金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湖泊水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理湖泊水库内源污染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湖泊水库的现状:
1.1、湖泊水质:2013年对全国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和面积较大的119个主要湖泊共2.9万km2水面进行了水质评价。大部分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贫营养湖泊1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0.8%;中营养湖泊35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29.4%;富营养湖泊83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69.8%。
1.2、水库水质:2013年对全国262座大型水库、381座中型水库及24座小型水库,共667座主要水库进行了水质评价。中营养状态的水库有375座,轻度富营养状态的水库有214座,中度富营养水库55座,重度富营养水库2座。42%的水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因此,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我国正在做很大的努力。
二、 污染源及分析:
经过改造之后,我国的湖泊水库已经得到改善,大多数点污染源已经改造完成。目前面临的污染源头,主要有以下一些种类:
2.1、面污染:
水库湖泊周边的农业活动,雨水径流会将污染物汇入水库湖泊中。污染物中包含氮磷等营养盐。
2.2、内源污染:
新建水库库底的土壤第一次被淹没之后,其湖沼学性质会很快发生改变。在水库蓄水的头几年里,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和各个营养级的生产力都有提高,即营养水平上涌。
而当水库运行多年之后,由于沉积物和外源汇入营养盐的累积,在水库底部会形成缺氧层;同时由于水深较深、水力停留时间长,会形成温跃层和氧跃层,加剧了底部缺氧;缺氧的底泥,会向水体中释放氮磷等营养盐和重金属离子,无形中降低了水库的有效库容。同时,温氧跃层隔绝了上下水体,下层水体中有其相对独特的生态系统,且下部水体中重金属、氨氮、磷等含量较高,不能贸然将温氧跃层打破,而将污染物质混合到上部水体中。
此外,由于历史上水库湖泊附近曾有过矿山开采或重工业,而导致附近的土壤、河流、湖泊中重金属含量较高,也是对水质的重大威胁。
现有解决内源污染的方法有底泥清淤、生态引水和水生植物修复。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如下表。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方法的限制性因素,为低成本的解决现有的湖泊水库中富营养化、重金属含量较高,对水质的重大威胁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理湖泊水库内源污染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治理湖泊水库内源污染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勘测了解整个水体的水质数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设置具有代表性的取样点;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的数据分析结果,在深水区的合适地点放置深水同温层增氧设备,出水要求高溶氧、不含气泡、沿底部水平缓慢扩散;在不搅动底泥的前提下,提高底泥上覆水中的溶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库克莱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库克莱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09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