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碱絮凝收获及循环培养微藻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79108.3 | 申请日: | 2018-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5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迟占有;崔倩倩;朱陈霸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R1/89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馨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收获 循环 培养 方法 | ||
1.一种碱絮凝收获及循环培养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含有碳酸氢盐的初始培养基培养微藻,培养结束后,收获部分或全部藻液;
(2)调节步骤(1)收获的藻液中pH至10-11,并加入一定浓度的Ca2+和Fe3+进行絮凝沉降,收获微藻;
(3)向步骤(2)中絮凝沉降得到的上清液中补充CO2至pH 8-9;
(4)向步骤(3)中得到的上清液中添加各种营养元素至其在初始培养基中的浓度,制成循环培养基;
(5)将步骤(4)中得到的循环培养基进行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并循环使用培养微藻;
(6)重复上述步骤(1)到(5);
所述微藻为盐生杜氏藻;
所述盐生杜氏藻初始培养基的配方为:
所述步骤(2)中加入的Ca2+浓度为4-16mmol/L;
所述步骤(2)中加入的Fe3+浓度为80-160μmol/L;
所述步骤(5)中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滤膜,所述滤膜的孔径为0.001-0.5μm;
所述步骤(5)中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浓度为0.5-5g/L;
所述步骤(5)中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氧化剂,所述氧化剂为次氯酸钠、臭氧、二氯异氰尿酸钠或过氧化氢,浓度为0.1-0.5mmol/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微藻培养结束时,pH为9.5-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910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畜禽养殖沼液高产微藻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菌微拟球藻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