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齿围沙蚕在治理石油烃污染中的应用及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78933.1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2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田胜艳;李井懿;童一帆;高彩虹;侯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10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30020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积物 双齿围沙蚕 石油烃污染 石油烃 投放 应用 去除 治理 石油污染 应用范围广 有效促进 含氧量 干重 沙蚕 摄食 修复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齿围沙蚕在治理石油烃污染中应用及治理方法,涉及石油烃污染修复技术领域。在本发明所述应用中,包括向石油烃污染的沉积物中投放双齿围沙蚕,所述双齿围沙蚕的投放密度为300~400个/m2。本发明所述应用中,当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浓度不超过30mg/g干重时,将双齿围沙蚕投入石油污染的沉积物中30d过程中,沙蚕在沉积物中进行正常的掘穴、摄食活动,沉积物中含氧量增加,双齿围沙蚕的投放能有效促进沉积物中石油烃的去除,去除率为22%~37%,具有安全高效,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烃污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齿围沙蚕在治理石油烃污染中的应用及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是由上千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石油的开采、冶炼、使用和运输过程的污染和遗漏事故,以及含油废水的排放、污水灌溉,各种石油制品的挥发、不完全燃烧物飘落等引起一系列土壤石油污染问题。特别是石油开采过程产生的落地原油,已成为土壤矿物油污染的重要来源。许多研究表明,石油烃类进入动物体内后,对哺乳类动物及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
随着石油开采和海上油运迅速发展,大量石油输入近海环境,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最终沉降进入沉积层,使得近海沉积层成为石油污染的聚集地。尤其是港口及近岸海域的油运及石油开采活动,使得该区域的沉积环境受到大范围的石油污染,对港口及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同时也对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控制港口及近岸海域的石油污染是非常有必要的。
石油烃污染修复技术在性质上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物理、化学及生物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浸出法和化学降解法。其中化学浸出法产生大量的含有化学试剂的废液会带来二次污染,其排放处理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化学氧化降解法,多会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降解效率低,同时带来二次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的主要原理是:某种植物或微生物对特定的土壤污染物有降解作用,这些生物可以通过新陈代谢来分解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一般情况下适用于轻度污染的修复,污染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微生物一般都不易存活,很难对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去除。生物修复技术对土壤环境比较敏感,而且修复周期长,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齿围沙蚕在治理石油烃污染中的应用及治理石油烃污染的方法,安全高效,成本低,应用范围广。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齿围沙蚕在治理石油烃污染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双齿围沙蚕的个体长度大于5c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的治理方法,包括:向待处理的沉积物中投放双齿围沙蚕,所述双齿围沙蚕的投放密度为300~400个/m2。
优选的,以沉积物干重浓度计,所述沉积物中总石油烃的浓度不高于30mg/g。
优选的,所述沉积物包括近海沉积物。
优选的,所述沉积物中的石油烃污染包括正构烷烃、环烷烃和多环芳烃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优选的,所述双齿围沙蚕的投放密度为350个/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89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养殖微藻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物污水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