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78357.0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95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历;林義文;薛芷苓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康律师事务所 11805 | 代理人: | 梁挥;孟超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含底板、设置于底板上的多个光源、一或多个光调控装置及光学膜片。光调控装置设置于底板上,并覆盖于至少一光源上。光源产生的光线射出抵达光调控装置,并由光调控装置对光线进行调控。光学膜片设置于光调控装置相反于光源的一侧;光学膜片上设置有多个减光点,减光点分别自光学膜片凸向光调控装置的顶面。减光点于顶面上具有投影范围,投影范围的形心位于出光孔的范围外。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可增加光线分布的均匀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具体而言,本发明关于一种具有光调控装置且于其上设置有光学膜片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平面及曲面显示设备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式的电子装置之中,例如移动电话、个人穿戴装置、电视、交通工具用主机、个人计算机、数字相机、掌上型电玩等。然而随着分辨率、窄边框等规格要求的不断提高,显示设备内的光学设计也随之受到考验。
以液晶显示设备为例,其光学表现通常与设置于显示面板后方的背光模块息息相关。以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块为例,为了在有限的厚度范围达到较佳的光混合效果,会在光源上方加设光调控膜片,以将光源发出的光部分反射至不同位置再行经由出光孔来出光。此外,为了更加强背光模块产生背光的质量,在光调控膜片上方亦会再加设扩散片,以进一步达到使光均匀分布的效果。
然而随着对背光模块厚度减少的要求日渐严格,光调控膜片与光源间的距离也逐渐缩小。此时光源发出的光线可能在未预期的状况下,直接穿透光调控膜片而在没有设置出光孔的位置而出光。此一状况将使光的均匀度受到影响,进而产生部分亮点而影响影像显示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可增加光线分布的均匀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可维持光调控装置上出光孔的出光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包含:
一底板;
多个光源,分别设置于该底板上;
至少一光调控装置,设置覆盖于该多个光源之上;其中,该光调控装置具有一顶面,该顶面上布设有多个出光孔;以及
一光学膜片,设置于该光调控装置相反于该多个光源的一侧;该光学膜片上设置有多个减光点分别自该光学膜片凸向该顶面;
其中,该多个减光点于该顶面上分别具有一投影范围,该投影范围的形心位于该多个出光孔的范围外。
本发明所述的背光模块,于一实施方式中,该多个出光孔的范围至少部分伸出最接近的该投影范围外。
本发明所述的背光模块,于一实施方式中,该多个出光孔的范围与最接近的该投影范围不重叠。
本发明所述的背光模块,于一实施方式中,该多个减光点具有一最大宽度D符合下列关系式:
D>1.7H+d
其中,D:该多个减光点的最大宽度;
H:该光学膜片朝向该顶面的一面与该顶面间的距离;
d:最接近该多个减光点的该出光孔的直径。
本发明所述的背光模块,于一实施方式中,该光调控装置具有:
一顶板;以及
两侧板,分别自该顶板的二相对端弯折伸出;每一该侧板具有远离该顶板的一定位端;
其中,该顶面形成于该顶板上。
本发明所述的背光模块,于一实施方式中,该光学膜片与该顶面间的距离不大于该多个减光点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83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