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烟气与含氨酸性气的综合脱硫脱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78247.4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0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华大骄阳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52;B01D53/73;B01D53/82;B01D53/86;C01B17/04;C01C1/02;C01C1/2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710116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烟气 氨酸 性气 综合 脱硫 方法 | ||
一种催化烟气与含氨酸性气的综合脱硫脱硝方法,将催化烟气与含氨酸性气按照体积流量比为100‑800:1混合后通入脱硫脱硝设备,进行脱硫脱硝;其中催化烟气中的有毒有害组分为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100‑600mg/nm3,氮氧化物的浓度为150‑200mg/nm3。该方法将含氨酸性气与催化烟气混合,通过低温SCR脱硝,氨法脱硫与脱硫化氢三个部分,实现对混合气的脱硫脱硝。利用含氨酸性气中的氨气组分脱除催化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无需额外添加脱氮氧化物剂。本发明提供的综合脱硫脱硝方法巧妙地通过将两种废气混合,实现了变废为宝,且具有节能环保,成本低,操作简单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炼化尾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催化烟气与含氨酸性气的综合脱硫脱硝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炼化过程中,会产生含有大量有害气体的催化烟气与含氨酸性气。其中,催化烟气的主要有毒、有害成分是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含氨酸性气主要由氨气与硫化氢组成。需要对这四种组分有效处理后才能排放。
在氮氧化物控制方面,目前主要较为成熟的技术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电子束法以及炽热碳还原等技术。其中SCR是目前绝对主流的也是商业化最为成功的烟气脱硝技术。该方法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添加还原剂(如氨气等),来将氮氧化物还原成对环境无害的氮气。
而二氧化硫的脱除技术主要有钙法脱硫、镁法脱硫与氨法脱硫。这些脱硫方法的原理大致类似。通过添加氧化物或氨水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盐。再通含氧气体将亚硫酸盐氧化成硫酸盐。其中,钙法脱硫与镁法脱硫会产生高硬度的废水。与之相比,氨法脱硫具有操作简单,脱硫效果好,副产物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因此,目前主流的尾气处理工艺在脱除催化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时,需要额外添加氨气或氨水,造成了处理成本的增加。
对于含有硫化氢的含氨酸性气,目前主流的方法是克劳斯法。该方法通过将酸性气与空气混合,进行不完全燃烧,将硫化氢氧化为单质硫与二氧化硫,而氨气将被转化为氮气或氮氧化物。该方法反应温度高,能耗大,且需要对产生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进行处理。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添加含金属氧化物的脱硫剂,来处理含氨酸性气中的硫化氢。但由于含氨酸性气的浓度通常较大,在较高的硫化氢浓度下,很难达到较高的脱硫效果,且脱硫剂将无法再生。同时需要对含氨酸性气中的氨气进行处理,处理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催化烟气与含氨酸性气的综合脱硫脱硝方法,该制备方法过程简单易于推广,该方法能够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脱除催化烟气与含氨酸性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氢与氨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催化烟气与含氨酸性气的综合脱硫脱硝方法,将催化烟气与含氨酸性气按照体积流量比为100-800:1混合后通入脱硫脱硝设备,进行脱硫脱硝。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催化烟气中的有毒有害组分为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100-600mg/nm3,氮氧化物的浓度为150-200mg/nm3。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含氨酸性气中的有毒有害组分为硫化氢与氨气;其中,硫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0%-60%,氨气的质量分数为10%-25%。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脱硝时采用的方法为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反应温度为80-180℃。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脱除二氧化硫时,所采用的方法为氨法脱硫。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采用氨法脱二氧化硫时,所用的氨水部分或全部由纯水与含氨酸性气中的氨气制得;氨水质量浓度为1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华大骄阳绿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华大骄阳绿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82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