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神经外科后颅撑开引流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77897.7 | 申请日: | 2018-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6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升;姚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东升 |
| 主分类号: | A61B90/50 | 分类号: | A61B90/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程华 |
| 地址: | 262200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柱 转动杆 引流装置 螺纹孔 限位杆 转动槽 撑开 后颅 环形凹槽 神经外科 固定座 定位固定 转动安装 内螺纹 延伸 内壁 开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后颅撑开引流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开设有顶部为开口的第一转动槽,第一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一侧设有第一转动杆,第二支撑柱靠近第一转动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转动槽靠近第一转动杆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螺纹安装有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螺纹孔外并与第一转动杆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环形凹槽内。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可快速的对后颅撑开引流装置本体进行定位固定,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神经外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外科后颅撑开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神经外科在进行患者手术治疗时,由于头部神经线较为密集,在进行头部手术治疗时,需要将后颅脑撑开操作,由于进行手术操作时脑部易出现积液,需要通过引流设备将积液引出体外,以往的后颅撑开引流装置,定位固定比较繁琐,降低了手术的效率,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神经外科后颅撑开引流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神经外科后颅撑开引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神经外科后颅撑开引流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开设有顶部为开口的第一转动槽,第一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一侧设有第一转动杆,第二支撑柱靠近第一转动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转动槽靠近第一转动杆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螺纹安装有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螺纹孔外并与第一转动杆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环形凹槽内,第二支撑柱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转动槽外并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支撑块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转动槽,第二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三支撑柱,支撑块远离第二支撑柱的一侧设有第二转动杆,第三支撑柱远离第二支撑柱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转动槽远离第二支撑柱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螺纹安装有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远离第二支撑柱的一端与第二转动杆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杆靠近第二支撑柱的一端延伸至第二环形凹槽内,第三支撑柱的底端延伸至第二转动槽外并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后颅撑开引流装置本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杆远离第一转动杆的一端与第一环形凹槽远离第一转动杆的一侧内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杆远离第二转动杆的一端与第二环形凹槽远离第二转动杆的一侧内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槽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柱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动孔,第一支撑杆贯穿第一滑动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槽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柱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动孔,第二支撑杆贯穿第二滑动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防滑套,第二转动杆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二防滑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东升,未经刘东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78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部注射按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坐立可穿戴式疲劳缓解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