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冲孔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77752.7 | 申请日: | 2018-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7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 发明(设计)人: | 曾胜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宏奇锐自动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28/26 | 分类号: | B21D28/26;B21D43/13;B21D43/00;B21D28/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冲孔 冲孔装置 移动板 第一液压缸 左右移动 自动化 安装槽 打孔刀 工作台 滑槽 切割 连接安装槽 滑动连接 减少装置 控制移动 固定块 弹簧 滑块 内腔 推板 位槽 阻塞 电机 便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冲孔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底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一侧通过第一液压缸连接安装槽,所述移动板顶部设有限位槽,该自动化冲孔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液压缸,控制移动板左右移动,从而使需要冲孔的材料左右移动,方便对不同位置进行冲孔,通过设置固定块,方便防止冲孔材料,且利用第一弹簧的弹力对其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电机与打孔刀,对材料的冲孔采用切割的方式,减少装置在冲孔时受到的压力,且冲孔更加的便捷快速,通过设置推板,防止切割后的废料阻塞在打孔刀内腔,有效的对材料进行冲孔,给生产者带来极大地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冲孔装置,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冲孔是靠压力装置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孔洞,从而获得所需孔洞的工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合称锻压,全世界的钢材中,其中大部分经过冲压制成成品,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直接受到变形力并产生孔洞,从而获得一定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但是这种冲孔手段会对冲孔装置造成极大地损伤,且需要极大地力对板料进行冲孔,对于一些韧性较强的板料会在空洞边缘产生变形,影响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冲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冲孔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底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一侧通过第一液压缸连接安装槽,所述移动板顶部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通过限位块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工作台顶部通过支撑杆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设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底部连接有打孔刀,所述安装架底部通过弹簧伸缩杆连接有压板,且所述弹簧伸缩杆设于打孔刀外侧,所述压板上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设于打孔刀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底部四角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底部设有滚轮,且所述滚轮上安装有脚刹。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靠近第一弹簧的一侧均设有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直径略大于打孔刀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打孔刀设为管状结构,且所述打孔刀底部设有锯齿结构刀刃,所述打孔刀内腔设有推块,所述推块顶部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打孔刀。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伸缩杆包括上杆与下杆,所述下杆顶端设于上杆内腔,且所述下杆顶端通过第三弹簧连接上杆,所述下杆顶端直径大于上杆底端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底部设有蓄电池,且所述蓄电池通过电线分别连接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电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自动化冲孔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第一液压缸,控制移动板左右移动,从而使需要冲孔的材料左右移动,方便对不同位置进行冲孔,通过设置固定块,方便防止冲孔材料,且利用第一弹簧的弹力对其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电机与打孔刀,对材料的冲孔采用切割的方式,减少装置在冲孔时受到的压力,且冲孔更加的便捷快速,通过设置弹簧伸缩杆连接压板,可以隔绝切割刀与外界工作人员的直接接触,防止工作人员受伤,通过设置推板,防止切割后的废料阻塞在打孔刀内腔,有效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一种自动化冲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自动化冲孔装置的移动板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宏奇锐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宏奇锐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77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