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控制气体发生装置的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76566.1 | 申请日: | 2018-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9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 发明(设计)人: | 黄黎源;严骏;李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3/00 | 分类号: | B60H3/00;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贾允;肖丁 |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发生装置 命令信息 预设数据 智能控制 存储模块 关键信息 控制信息生成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 采集 负离子气体 控制模块 控制信息 生成控制 用户体验 存储 空调 监测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控制气体发生装置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预设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预设数据和与预设数据对应的实际命令信息;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初始命令信息;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初始命令信息进行处理,提取出关键信息;控制信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关键信息从所述预设数据存储模块中获取实际命令信息,并根据所述实际命令信息生成控制信息;气体发生装置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开启或调节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发生装置,用于产生有香味的气体和/或负离子气体。本发明通过监测和判断用户的需求,智能控制气体发生装置和空调,改善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发生装置的智能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环境狭小,如果不打开车窗,空气难以流通,造成车内有异味,尤其是车辆的材料本身带有一些味道。为了使车内空气环境舒适,目前采用了车载香氛,一般是由用户自行购买,放置在车内,达到祛除异味的目的。
车载香氛能保持车内空气洁净,去除车内异味、杀灭细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有利于驾驶人员行车安全,它能够在狭小的车内空间里营造出一种清馨可人的氛围,以保持驾驶人员头脑清醒和镇静,从而能够减少行车事故的发生率,增添车内雅趣。许多车载香氛的造型都相当可爱,除了香味,还是很好的车内装饰小件,活跃车内气氛,提高驾驶乐趣。
车载香氛和普通香水有一个共性,就是可以去除异味,不过相比而言,车载香氛的这个特点尤为突出,消除车内异味,让旅途空气更加清新。它散发的味道是淡淡的,不同于人用香水那么浓烈。选择具有镇定功效较好的车载香氛对行车安全很有帮助,如清凉的药草香味、宁人的琥珀香味、薄荷香味、果香味清甜的鲜花香味能松弛神经等等。
目前车辆配有的香氛系统是借助香氛装置来创造愉悦的车内空气。现有技术中,香氛系统控制整合到了车载操作系统中,系统包括:中控显示屏、触摸板、操作旋钮。驾驶员需通过旋钮操作,触摸板显示等步骤选择开启香氛装置。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控制气体发生装置的系统,驾驶员不再需要通过按键或显示屏进行操作,就可以实现对气体发生装置的自动开启和控制,更加智能化,用户体验更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气体发生装置智能控制的问题。
本发明具体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控制气体发生装置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预设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预设数据和与预设数据对应的实际命令信息;所述预设数据用于与所述初始命令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获取与预设数据对应的实际命令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数据包括:疲劳特征数据、人脸特征数据、手势特征数据、眼球运动特征数据、情绪特征数据、网络分类标签数据、语音特征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疲劳特征数据包括面部特征信息、动作特征信息和操作特征信息;其中,人脸特征数据、手势特征数据、语音特征数据可以是用户自主设置的特征数据,尤其是手势特征数据和语音特征数据可以不拘泥于常见的设置内容,用户可以自由地个性化设置。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初始命令信息;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影像采集单元、语音采集单元和/或网络分类标签获取单元。所述影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影像信息做初始命令信息;所述语音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语音信息做初始命令信息;所述网络分类标签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媒体设备播放内容的网络分类标签做初始命令信息。
所述影像采集单元还包括光发射器、光接收器和定时器;所述光发射器,用于发出用于探测的光线;所述光接收器,用于接收反射回来的所述用于探测的光线;所述定时器,用于记录发出和接收光线之间所耗费的时间。
所述系统还包括数据优先级区分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优先级分类规则,将采集到的数据分成不同重要程度的等级,并对优先级高的数据优先做出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65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