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75994.2 | 申请日: | 2018-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8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 发明(设计)人: | 郑海峰;徐成功;史斌;舒桂英;吕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7/24 | 分类号: | B28B7/24;B28B7/00;B28B7/38;B28B7/08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海曙钧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1 | 代理人: | 代宇琛 |
| 地址: | 3152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插条 压条 驱动缸 齿形 料斗 细骨料混凝土 再利用装置 安装侧壁 下插槽 贯通 余料 混凝土垫块 条形插孔 一体浇注 自动实现 排齿形 上插槽 浇注 分隔 卡入 腔内 缺槽 伸入 压板 栅格 注浆 搁置 浇筑 混凝土 脱离 移动 | ||
1.一种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它包括由一个底板(1)和四个侧壁构成的料斗(2),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x向驱动缸(3)、第一连接板(4)、y向驱动缸(5)、第二连接板(6)、z向驱动缸(7)和压板(8);
x向驱动缸(3)的活塞杆经第一连接板(4)固定有一排沿x方向延伸的用于横插的齿形插条(9);y向驱动缸(5)的活塞杆经第二连接板(6)固定有一排沿y方向延伸的用于横插的直插条(10);z向驱动缸(7)的活塞杆经压板(8)固定有一排沿着y方向延伸的用于下压的压条(11);上述一排压条(11)与直插条(10)数目相等且一一对应;
料斗(2)靠近第一连接板(4)的侧壁为第一安装侧壁(12),第一安装侧壁(12)上贯通有一排与每个齿形插条(9)一一对应的上插槽(13),每根齿形插条(9)插接在对应的一个上插槽(13)内;料斗(2)靠近第二连接板(6)的侧壁为第二安装侧壁(14),第二安装侧壁(14)上贯通有一排与每个直插条(10)一一对应的条形插孔(15),每根直插条(10)密封插接在对应的一个条形插孔(15)内;每根齿形插条(9)上贯通有一排与每根直插条(10)一一对应的下插槽(16);下插槽(16)的深度、条形插孔(15)的高度均与直插条(10)的高度相等;每个压条(11)上贯通有一排与每个齿形插条(9)一一对应的下缺槽(17);
当压板(8)下压至料斗(2)的上开口后,压板(8)与四个侧壁和底板(1)构成封闭的型腔,压条(11)与直插条(10)的高度之和、齿形插条(9)的高度、上插槽(13)的深度均等于型腔的高度;
当全部的齿形插条(9)、直插条(10)和压条(11)均最大限度的伸入型腔时,每根直插条(10)插入每根齿形插条(9)上对应的一个下插槽(16)内,每根齿形插条(9)卡入每根压条(11)对应的一个下缺槽(17)内,且每根压条(11)底面搁置在对应的一根直插条(10)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侧壁(12)对面的侧壁上设有与每个齿形插条(9)一一对应的限位槽(18);当x向驱动缸(3)伸出距离最大时每根齿形插条(9)的自由端抵靠在对应的限位槽(18)内;第二安装侧壁(14)对面的侧壁上设有与每个直插条(10)一一对应的限位插口(19);当y向驱动缸(5)伸出距离最大时每根直插条(10)的自由端抵靠在对应的限位插口(19)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侧壁(12)外设有对被抽出型腔的齿形插条(9)喷射润滑油的喷嘴(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z向的旋转气缸(21)和一组x向的滚珠丝杠副(22),旋转气缸(21)的转动轴为竖向,旋转气缸(21)的旋转部与x向驱动缸(3)的缸体连接;滚珠丝杠副(22)的滑块与z向驱动缸(7)的缸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侧壁(12)对面的侧壁为出料侧壁(23),除出料侧壁(23)外的其它三个侧壁固定一体形成U形卡板(24),底板(1)一侧与第一安装侧壁(12)下边铰接,底板(1)另一侧与出料侧壁(23)下边铰接;该装置包括用于调节底板(1)与水平面夹角的凸轮(25),底板(1)搁置在凸轮(25)上;出料侧壁(23)与U形卡板(24)之间设有维持出料侧壁(23)竖直的插销结构。
6.利用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来处理余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a、凸轮(25)凸出部朝上,顶住底板(1)使得底板(1)保持水平状,而出料侧壁(23)也经插销锁紧保持竖直,此刻U形卡板(24)与底板(1)和出料侧壁(23)共同构成完整的料斗(2),而一排直插条(10)均插入各自对应的条形插孔(15)内且直插条(10)的自由端与第二安装侧壁(14)的内表面平齐,而压条(11)悬于料斗(2)上方,一排齿形插条(9)则位于第一安装侧壁(12)外的喷嘴(20)上方;
b、驱动旋转气缸(21),使得x向驱动缸(3)及全部的齿形插条(9)水平摆动以避让开喷嘴(20)上方,然后驱动滚珠丝杠副(22)使其滑块带动z向驱动缸(7)及全部压条(11)移动到喷嘴(20)上方,驱动z向驱动缸(7)下降压条(11)使其靠近喷嘴(20),然后喷嘴(20)对各个压条(11)喷射润滑油;
c、依次复位z向驱动缸(7)和滚珠丝杠副(22),使得浸油后的压条(11)先上升再平移,重新回到料斗(2)上方;然后复位旋转气缸(21),使得x向驱动缸(3)及全部的齿形插条(9)水平摆动复位到喷嘴(20)上方,喷嘴(20)对各个齿形插条(9)喷润滑油;
d、驱动x向驱动缸(3),使得各个齿形插条(9)穿过第一安装侧壁(12)上对应的上插槽(13)且各个齿形插条(9)的自由端与出料侧壁(23)的内表面抵靠;然后驱动y向驱动缸(5),使得各个直插条(10)穿过每一块齿形插条(9)上对应的下插槽(16),且每个直插条(10)的自由端与第二安装侧壁(14)对面的侧壁抵靠;最后驱动z向驱动缸(7),使得压板(8)下压封闭住料斗(2)的上开口,同时每根压条(11)的底面与对应的直插条(10)顶面抵靠,且每根压条(11)的每个下缺槽(17)与对应的齿形插条(9)抵紧;此时,全部的齿形插条(9)、直插条(10)和压条(11)均完全插入料斗(2)的型腔内;且由于直插条(10)分别穿过每根齿形插条(9)对应的下插槽(16),且直插条(10)顶部也被对应的压条(11)抵靠,而压条(11)和齿形插条(9)均是浸油的,故每根直插条(10)也获得浸油润滑;
e、复位x向、y向、z向的驱动缸,使得各个压条(11)、齿形插条(9)和直插条(10)退出料斗(2)内腔且压板(8)也脱离上料的上开口,再将细骨料混凝土余料灌入料斗(2)的内腔,然后再次驱动三个方向的驱动缸,使得全部的齿形插条(9)、直插条(10)和压条(11)再次完全插入料斗(2)的型腔内,此时,x向的齿形插条(9)、y向的直插条(10)和压条(11)相互插接共同构成纵横向的栅格,将完整的型腔分隔为多个完全独立的矩形腔室;
f、待每个矩形腔室内的混凝土干硬成混凝土矩形垫块后,依次反向复位三个方向的驱动缸,将直插条(10)、齿形插条(9)和压条(11)从料斗(2)的型腔顺次抽出,先后与直插条(10)、齿形插条(9)和压条(11)脱离的各个混凝土矩形垫块留在料斗(2)的底板(1)上;
g、拔掉插销,使出料侧壁(23)向外向下倾斜,再旋转凸轮(25),使凸轮(25)凸出部水平,导致底板(1)向出料侧壁(23)一侧倾斜,进而导致原本搁置在底板(1)上的各个混凝土矩形垫块自动滑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599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