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75490.0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3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藤冈刚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1/03 | 分类号: | B60C11/03;B60C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谢顺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宽度方向 充气轮胎 轮胎周向 周槽 胎面部 陆部 刀槽花纹 外侧区域 延伸 侧滑 并列 | ||
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耐侧滑性的充气轮胎。解决手段: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胎面部具备: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周槽;以及比多条周槽中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第一周槽更靠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第一陆部。第一陆部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区域具备: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且沿着轮胎周向并列的多条第一刀槽花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胎面部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以无钉防滑轮胎为代表的冬用轮胎等轮胎容易在胎肩部分发生侧滑。这是由于胎肩部分受侧向力的影响大。侧滑会引起胎肩部分的偏磨损,因此希望提高耐侧滑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72004号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耐侧滑性的充气轮胎。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该胎面部具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周槽;以及比多条周槽中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第一周槽更靠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第一陆部,第一陆部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区域具备: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且沿着轮胎周向并列的多条第一刀槽花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主要部分展开图。
图2是变形例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主要部分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该胎面部具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周槽;以及比多条周槽中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第一周槽更靠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第一陆部,第一陆部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区域具备: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且沿着轮胎周向并列的多条第一刀槽花纹。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耐侧滑性优异。这是由于:充气轮胎在受侧向力的影响大的区域即第一陆部中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区域具备: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且沿着轮胎周向并列的多条第一刀槽花纹。第一刀槽花纹能够针对侧向力发挥边缘效应,并能够抑制转向时的侧滑、摩擦接触(wiping)所引起的侧滑。摩擦接触所引起的侧滑是指:伴随着接地时的接地面内压缩而产生的侧滑。因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耐侧滑性优异。
下面参照图1、2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图上的尺寸比与实际的尺寸比未必一致,另外各图之间的尺寸比也未必一致。图1、2所示的轮胎宽度方向D1是与轮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轮胎周向D2是绕着轮胎旋转轴的方向。轮胎径向是充气轮胎(以下也简称为“轮胎”)的直径方向。
实施方式1的轮胎11(参照图1)具备:一对胎圈部(未图示);从各胎圈部向轮胎径向的外侧延伸的侧壁部(未图示);以及与一对侧壁部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连接且外表面构成胎面的胎面部12(参照图1)。轮胎11安装于轮辋(未图示),轮胎11的内部利用空气进行了加压。充气轮胎11可以适宜地作为全天候轮胎、冬用轮胎使用。尤其是能够适宜地作为行驶于冬季路面的卡车、巴士等四轮车的前轮胎使用。
如图1所示,胎面部12具备沿着轮胎周向D2延伸的多条周槽26、27。第一周槽26位于轮胎宽度方向D1的最外侧。第二周槽27位于比第一周槽26更靠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周槽26、27设置于胎面部12的胎面。在实施方式1中,胎面部12具备由两条第一周槽26和两条第二周槽27组成的四条周槽26、27,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周槽26的深度例如为18.0mm~21.0mm。第一周槽26的深度是指最大深度。周槽26、27沿着轮胎周向D2呈之字状连续地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54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