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的高精度模板开孔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75199.3 | 申请日: | 2018-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8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四明;潘圣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B28B17/00 | 分类号: | B28B17/00;B28B7/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刘念芝 |
| 地址: | 400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开孔 钢筋模型 构件模型 高精度模板 流体分析软件 混凝土成型 混凝土流动 技术分析 开孔位置 三维模型 施工效率 数据生成 自动确定 定位图 预制件 整合 核算 创建 施工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高精度模板开孔方法,包括基于BIM技术建立模板的三维模型与构件模型;创建钢筋模型,并核算其正确性;整合构件模型与钢筋模型,通过流体分析软件自动确定模板的开孔方案,并采用BIM技术分析出最佳开孔方案;根据最佳开孔方案、开孔后的构件模型与钢筋模型,提出施工意见,形成最终开孔数据;基于BIM技术,将最终开孔数据生成开孔定位图等步骤。其显著效果是:有效保证了开孔位置的精确性,避免了模板内混凝土流动不畅而降低施工效率或后期混凝土成型后影响预制件质量的现象出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BIM的高精度模板开孔方法。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施工技术中,高精度模板应用广泛。但是,当遇到模板内钢筋排布密度过大、排布形式复杂等情况时,如果未对模板进行精确定位开孔,就会造成模板内混凝土流动不畅,因受到多处阻力而降低施工效率。此外,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振动不均匀、振捣中的气泡排除不及时,还会在后期混凝土成型后留下空心、缺损或蜂窝麻面等情况,影响预制件质量。
因此,急需设计一种高精度模板的开孔方法,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高精度模板开孔方法,其通过BIM技术对高精度模板的开孔位置进行分析,开孔位置精确,浇筑混凝土后预制件质量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BIM的高精度模板开孔方法,其关键在于按照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BIM技术建立模板的三维模型与构件模型;
步骤2:创建钢筋模型,并核算其正确性;
步骤3:整合构件模型与钢筋模型,通过流体分析软件自动确定模板的开孔方案,并采用BIM技术分析出最佳开孔方案;
步骤4:根据最佳开孔方案、开孔后的构件模型与钢筋模型,提出施工意见,形成最终开孔数据;
步骤5:基于BIM技术,将最终开孔数据生成开孔定位图。
进一步的,步骤1中模型的创建步骤为:
步骤1-1:明确模型创建过程中的创建工具;
步骤1-2:创建模板的几何参数、所需几何构件;
步骤1-3:创建所需构件的基本几何参数。
更进一步的,所述所需构件的基本几何参数包括几何参数与材质参数。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钢筋模型的创建与核算步骤为:
步骤2-1:创建钢筋模型,并结合PKPM软件,根据钢筋的不同绑扎方式对混凝土的影响数据,进行方案对比和受力分析;
步骤2-2:采用REVIT软件对钢筋模型进行调整优化;
步骤2-3:将优化结果导入PKPM软件中进行受力分析,核算钢筋模型的正确性。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开孔方案的获取步骤为:
步骤3-1:将构件模型和钢筋模型的模型数据导入SOLIDWORKS流体分析软件中;
步骤3-2:根据模型数据的类型给出开孔建议,并计算得出开孔方案;
步骤3-3:结合BIM技术对开孔方案进行分析计算,根据开孔频率最高的位置,得出最佳开孔方案。
进一步的,所述开孔方案包括开孔位置、开孔大小及开孔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设计院,未经重庆市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51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