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型酚醛树脂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71433.5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0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陈经伟;杜建华;段德武;徐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康乐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8/16 | 分类号: | C08G8/16;C08G59/62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酚醛树脂 合成 阻燃性能 阻燃型 树脂 环氧树脂固化剂 对氨基苯酚 苯酚甲醛 米色固体 磨擦材料 磨擦系数 缩聚反应 碱催化 刹车片 变温 固化 洗涤 中和 应用 | ||
本发明是一种阻燃型酚醛树脂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扑对氨基苯酚为原料,在碱催化下合成出酚醛树脂,经缩聚反应、固化、中和、洗涤而成。本发明合成的树脂为白色至米色固体,可以用作环氧树脂固化剂,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用该树脂研制的刹车片等磨擦材料,其变温、高温磨擦系数、抗冲均、阻燃性能都优于苯酚甲醛合成的酚醛树脂,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燃酚醛树脂合成方法,属于化工新材料的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酚醛树指是最经典、也是最早的一类合成树脂,自1909年美国L·H ·Baekeland博士研制成功至今,历经八十余载,其产量始终占据热固树脂的首位,近些年来,人们利用酸、碱、盐类作催化剂,不断开发出许多改性的酚醛树脂新品种,大大改善了它的耐热、耐辐射、抗老化性能,提高了它的机械强度,从而拓宽了它的应用范围,使之不仅可以做纤维、塑料,而且可以做胶、涂料。
关于苯胺——甲醛树脂的合成早有报导([苏 ]A·尼古拉耶夫.合成树脂与塑料工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60.),在碱性条件下合成的酚醛树脂,具有一定的阻燃型,其他物理性能也有一定的改善。河南大学的何南峰研究了在不加酸、碱、盐类催化剂的情况下,以苯胺作为催化剂和反应主体原料苯胺——酚醛树脂的合成【河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VoI 25 N o.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杨光等研究了苯胺衍生物改性酚醛树脂(绝缘材料, 2003,36(3):1-3),以苯胺衍生物为改性剂,叔胺类有机碱为催化剂,合成了改性酚醛树脂。苯胺衍生物在合成酚醛树脂时起到与苯胺相似的作用,可使改性后的酚醛树脂极性减小,交联密度增加,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万胜,陈子荣,李强军,周升等人研究了甲醛、苯酚、苯胺三元共聚合成高含氮量的酚醛树脂(绝缘材料 2012,45(1)),含氮量达到15.5%,用该树脂制备的含氮酚醛/环氧玻璃布层压板具有优异的阻燃型能、良好的力学性能,综合性能较佳。
高含氮量的酚醛树脂不但可以固化环氧树脂,还可能起到对环氧树脂进行阻燃改性的作用,用它固化的环氧树脂阻燃型优异,而且在燃烧中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但是以上方法基本上都是采用苯酚-甲醛,外加苯胺(三聚氰胺)等含氮化合物共聚合成含氮阻燃酚醛树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阻燃型酚醛树脂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对氨基苯酚为原料,在碱催化下合成出酚醛树脂,该树脂为白色至米色固体,含氮较高,可以用作环氧树脂固化剂,具有良好的阻燃型能。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阻燃酚醛树脂合成方法,其特点是:所用原料为对氨基苯酚和甲醛溶液,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缩聚反应而成。缩聚反应后可以通过固化、中和和洗涤得到成品。
本发明所述的阻燃酚醛树脂合成方法,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是:
1、所述对氨基苯酚和甲醛溶液的摩尔比为1:1.5-2.5;
2、所述对氨基苯酚的质量浓度为20%~40%。
3、甲醛溶液的质量浓度为 20%-40%。
4、所述碱性催化剂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二种的混合物,保证反应条件为pH8~pH10。
5、所述缩聚反应是将反应物迅速加热到 55℃~70℃,保持反应 30-70 分钟。
6、所述固化是将反应物升温至95℃~105℃,回流 60-320 分钟。
7、所述反应压力为0~2atm。
8、所述对氨基苯酚和甲醛溶液的摩尔比地一步优选为1.5,甲醛溶液的质量浓度进一步优选为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康乐药业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康乐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14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