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度补偿方法、功率检测装置及雷达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71318.8 | 申请日: | 2018-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3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罗南杭;方明杰;熊卿;杨凯;吴培;万华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补偿曲线 温度补偿 功率检测装置 预设温度区间 温度传感器 最小二乘法 雷达系统 补偿效果 实验数据 比对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补偿方法、功率检测装置及雷达系统。温度补偿方法,包括:将温度传感器测得的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区间进行比对;若环境温度处于预设温度区间之外,则基于温度补偿曲线,对环境温度进行补偿,以得到补偿温度;其中,温度补偿曲线基于最小二乘法生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补偿方法,通过温度补偿曲线直接对温度传感器测得的环境温度进行补偿以得到真实的环境温度,操作简便快捷,并且,由于温度补偿曲线是根据实验数据并基于最小二乘法生成,因此,曲线可靠性高,补偿效果得以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功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补偿方法、功率检测装置及雷达系统。
背景技术
温度传感器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由于可用输出信号和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可通过可用输出信号获取对应的温度,因此,温度传感器通常用于检测环境温度。但由于当前所使用的温度传感器普遍存在测量误差,即,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与真实的环境温度之间存在误差,且真实的环境温度越高,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越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温度传感器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产生了零点漂移,导致温度传感器在检测的基准零点发生变化,偏离零点位置。对于一些用于检测输入信号功率的功率检测装置,由于温度会对检测得到的功率产生影响,因此,获取真实的环境温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雷达即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意思是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在雷达系统中,作为雷达系统中最重要的功率检测装置,现有的功率检测装置通常直接通过检测输入的脉冲RF信号功率电平,以指定的数据格式通过电缆接口输出至终端进行显示,从而协助操作人员快速检测、识别目标。但在严酷环境下,例如在低温、高温、输入为高频信号等情况下,现有的功率检测装置所测得的输入信号的功率误差较大,因此,降低雷达系统中功率检测装置的测量误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雷达系统中,功率检测装置的智能化、模块化程度偏低,功能和操作模式单一,因此,如何进一步有效提高雷达系统功率检测部分的智能化、模块化程度,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模式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补偿方法、功率检测装置及雷达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温度补偿方法补偿效果差、功率检测装置在严酷环境下测量误差大、雷达系统中的功率检测装置的智能化、模块化程度偏低,功能和操作模式单一的缺陷,提升了温度补偿方法补偿效果,降低了功率检测装置在严酷环境下测量误差,提高了雷达系统功率检测部分的智能化、模块化程度,提供了多样化的操作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补偿方法,包括:
将温度传感器测得的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区间进行比对;
若环境温度处于预设温度区间之外,则基于温度补偿曲线,对环境温度进行补偿,以得到补偿温度;
其中,温度补偿曲线基于最小二乘法生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功率检测装置,包括:
功率计,用于获取输入信号的功率;
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环境温度;
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的温度补偿方法,以得到补偿温度,并基于得到的补偿温度和输入信号的功率,获取输入信号的补偿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雷达系统,包括:
上述的功率检测装置,用于获取输入信号的补偿功率;
交互装置,与功率检测装置电连接,用于实现功率检测装置和交互装置间的数据交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13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