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体分析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69481.0 | 申请日: | 2018-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4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 发明(设计)人: | 出岛悠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王玉玲;李雪春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恢复操作 警报 警报显示 检体分析装置 显示区域 测量 不良现象 控制测量 依次显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体分析装置,其具有:测量部(100)、显示部(200)和控制部(300)。控制部(300)控制测量部(100)和显示部(200),使显示部(200)显示警报显示区域(51)和恢复操作显示区域(52),该警报显示区域(51)显示在测量部(100)中发生的不良现象的警报,该恢复操作显示区域(52)显示将在该警报显示区域中显示的警报加以解除的恢复操作,当发出多个警报时,以优先级从高到低的方式依次显示将所述多个警报加以解除的多个恢复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血液、尿等检体的检体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各种医疗机构等中,使用进行血液、尿等检体的分析(包含颗粒的计数)的自动分析装置。这种自动分析装置大体具有进行检体测量的测量部和控制该测量部的动作的控制部。测量部包括:驱动部、试剂收容部、测量室、各种泵等与测量相关的装置,该驱动部具有包含取样嘴的配管系统和对其进行驱动的驱动单元。例如,在血液的分析(包含血液细胞的计数)中,取样嘴仅以固定量吸引在检体容器内收容的血液并分别注入到一个以上的测量室,同时也进行试剂的注入等,并且在该测量室中进行测量。测量时,控制部在进行测量部的动作控制的基础上,还进行从测量部得到的测量数据的分析(例如专利文献1等)。
近年来,这种分析装置除了提高装置的测量精度和提高测量功能等以外,也尝试了提高操作性。例如公知一种设置有显示部的装置,该显示部在装置的测量部中发生某种不良现象时,对表示该不良现象的警报和用于解除警报的恢复操作进行显示(例如专利文献2)。即,在该装置中,当在测量部中发生不良现象时,用户观察显示部来识别警报和用于解除警报的恢复操作,从而能够进行恢复操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228285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163567号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装置中,由于在测量部中发生多个不良现象并在显示部中显示多个警报时,在显示部中显示全部多个警报的各警报的恢复操作(即解除各不良现象的各恢复操作),所以用户不知道应该以什么顺序来进行多个恢复操作。例如,发生不良现象为“试剂不足”的警报1和不良现象为“装置的门处于打开状态”的警报2时,解除警报1的恢复操作1(“更换试剂并实施空白测量。”)和解除警报2的恢复操作2(“关闭装置的门。”)显示在显示部中。但是,如果首先进行恢复操作1,则驱动部在装置的门打开的状态下动作而比较危险(实际上在软件上实施联锁而不能动作)。即,在显示部中显示的多个恢复操作从分析装置动作上的安全性等观点出发自身定义了执行的优先顺序,但是不了解装置的内部结构和动作方式的详细内容的用户无法知道该优先顺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分析装置,当处于发出多个警报而需要进行多个恢复操作的状况时,用户能够简单地识别多个恢复操作的优先顺序,从而能够迅速地以该优先顺序执行恢复操作。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主要结构如下。
[1]一种检体分析装置,其具有进行用于检体分析的测量的测量部、显示部和控制部,所述检体分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测量部,对来自所述测量部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使所述显示部显示警报显示区域和恢复操作显示区域,所述警报显示区域显示在所述测量部中发生的不良现象的警报,所述恢复操作显示区域显示对在所述警报显示区域中显示的警报进行解除的恢复操作;并且,在发出多个警报时,以优先级从高到低的方式依次显示解除所述多个警报的多个恢复操作。
[2]在上述[1]所述的检体分析装置的基础上,在多个恢复操作包括具有相互相同操作的恢复操作时,所述控制部在从具有所述相同操作的恢复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恢复操作中对所述相同操作进行剔除修正后,使多个恢复操作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94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