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余辉消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65164.1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5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添;李振军;郑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郭燕;彭家恩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兴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辉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余辉消隐方法,包括:在一个采集周期内,采集若干帧波形数据;将每一个波形点对应的帧号存储在所述波形点映射到的像素点所对应的帧号存储单元中,所述帧号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帧号即为所述像素点对应的帧号;将各个像素点对应的帧号按照预设频率进行递减;当像素点对应的帧号为0时,将所述像素点对应的亮度值修改为0。根据以上方法能够在余辉消隐的过程中,使得余辉消隐顺序与波形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一致,对任意一帧历史波形都能够实现同时消隐。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余辉消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波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余辉消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余辉显示技术是用于显示历史信号波形或者轨迹的一种技术,广泛应用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测试测量设备中。在现代数字示波器中,由于其处理能力的提升,每秒钟能够捕获的波形帧数动辄上千帧、上万帧甚至上百万帧,这样,在屏幕上就会同时显示出上千帧上万帧的波形。举例来说,假设屏幕的刷新率为50Hz,每秒钟捕获的波形数为10万帧,那么屏幕上每刷新一次,就会同时有2000帧波形显示在上面。
为了表征不同信号出现的概率高低,通常用灰度等级来区分信号出现的次数,具体来说就是,在各像素点上出现概率高的波形其亮度就较亮,出现概率低的波形其亮度就较暗,这种处理技术称之为灰度映射和显示技术,是一种已经很成熟的技术。
正常情况下,示波器中只能观察到过去一小段时间内的信号波形,比如,最近的20ms时间内的所有波形。当需要观察一定时间内的历史波形,或者观察所有的历史波形时,示波器需要工作在余辉显示模式下。现有示波器一般具备三种余辉显示模式,即,正常模式、有限时长余辉模式和无限时长余辉模式;其中,正常模式就是仅显示过去一个采集周期内(采集周期一般由用户设定,默认情况下不小于屏幕显示器的刷新周期,一个采集周期内可能采集了很多帧波形,也可能仅有一帧波形)捕获的波形;有限余辉显示模式就是显示用户指定余辉持续时间内的所有波形;而无限余辉显示模式下则所有历史出现的波形都会始终保留在屏幕上显示,不会消失。对于有限时长余辉模式,余辉持续时间相当于一个时间窗口,例如,用户设定余辉持续时间为10秒,那么过去10秒钟内采集的所有波形都会显示在屏幕上,而不在这10秒范围内的历史波形会自行消失。这个时间窗口如图1所示。
余辉的形成原理:受信号本身特性以及噪声、时钟抖动、触发稳定性等因素影响,每一次采集的信号不可能是完全重复的,这样的话,信号波形在映射到屏幕上去时,有些像素点被映射到的次数就会多一些,而有些像素点则会少一些;这些映射次数的多少反映了信号波形在不同位置上出现的概率高低,显示的时候把这大小不一的次数转换为亮暗不一的颜色,就形成了灰度显示效果,或者说是余辉显示效果。灰度等级(亮暗程度)代表了信号出现的概率高低,一般来说,观察时间窗口越长,灰度等级会越明显(采集的信号波形数越多)。在同一个屏幕刷新周期内,屏幕上显示的波形帧数有多有少,一般把最后一帧采集和映射的波形称为当前波形,而之前的所有波形都称之为历史波形,历史波形在屏幕上显示的时间长短则为余辉持续时间。举个例子,图2所示为仅仅采集了一帧波形时的二维映射空间亮度值分布图,亮度值为1的像素点表示有一个波形数据映射到该像素点上,而没有映射到的像素点的亮度值则为0(图中没有数字的像素点其亮度值即表示0)。图3为采集了十帧波形之后的亮度分布图,这时候,每一列上各像素点的亮度值之和为10,但是每一列各像素点的亮度值分布不一,取决于信号特性,图3中,最后一帧波形覆盖的像素点用灰色表示。为了区分当前波形(最后一帧波形)和历史波形,在进行映射时,会通过优先级来区分当前波形和历史波形,例如,把当前波形覆盖的像素点的优先级定义为1,而其他所有历史波形所覆盖像素点的优先级定义为2。
在有限时长余辉模式下,现有的余辉消隐(所谓余辉消隐,就是指历史波形消失的过程)技术有两种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51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