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石墨烯和电气石的石材防护剂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64460.X | 申请日: | 2018-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5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车春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联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7/61;C09D5/14;C09D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烯 石材防护剂 电气石 制备 含氟环氧树脂 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二氧化钛 桐油 耐大气腐蚀 滑石粉 耐磨性 电气石粉 防护层 溶剂 耐光 耐碱 沥青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石墨烯和电气石的石材防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本发明所述的含石墨烯和电气石的石材防护剂包括含氟环氧树脂、桐油、沥青、石墨烯、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电气石粉、滑石粉、溶剂。本发明的一种含石墨烯和电气石的石材防护剂及其制备方法,所形成的防护层具有优良的耐磨性且不易脱落,且能耐水、耐碱、耐光和耐大气腐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石墨烯和电气石的石材防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材作为一种具有建筑和装饰双重功能的建筑材料已经被人们应用和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今评价一座建筑的档次高低,石材用量的多少和效果已成为主要标志。然而,在日照、风化和酸雨侵蚀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石材会发生病变、分解和碎裂,严重影响石材外观,尤其时用于装饰石材的饰面色彩,这是因为天然石材内部均具有数量繁多、大小各异的空隙,通过毛细管现象,石材表面底部的水和其他污染物可以通过这些空隙渗透到石材内部,形成难以去除的水斑、白华、锈迹和污渍。要保持和延续石材美好的装饰效果,充分展现石材的自然色彩,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对石材进行有效的防护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现有的石材防护技术大多时将石材防护剂涂覆在石材表面,限制石材和污染源的接触,从而达到防水、放油、耐酸碱等目的。石材表面防护剂的种类很多,分类法不尽相同,按材料物性可分为:无极表面防护剂和有机表面防护剂;按照防护方式可分为:半永久性防护和永久性防护;按作用机制可分为:表面成模型和渗透结晶性,按用途可分为:表面防护剂、底面防护剂等。采用现有的无极表面防护剂对石材表面进行防护所形成的表面防护层的附着力较差,容易发生脱落;而采用现有的有机表面防护剂在石材表面所形成的表面防护层耐磨性较差,容易老化磨损。此外,现有的石材防护剂由于生产成本高,使用不便和具有毒副作用等原因,急需提供一种石材防护剂可克服上诉诸多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石墨烯和电气石的石材防护剂及其制备方法,所形成的防护层具有优良的耐磨性且不易脱落,且能耐水、耐碱、耐光和耐大气腐蚀。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含石墨烯和电气石的石材防护剂,以重量组分计,其包括以下组分:含氟环氧树脂20-35份,桐油15-30份,沥青40-60份,石墨烯1-3份,纳米二氧化硅3-6份,纳米二氧化钛1-4份,电气石粉1-3份,滑石粉3-8份,溶剂80-100份。
进一步,所述沥青为石油沥青。
进一步,所述溶剂为正丁醇、异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中的一种。
进一步,所述石墨烯为单层片状结构,或所述石墨烯为层数在2-50层,层内为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形蜂巢状晶格、层间为碳原子以л键结合。
进一步,所述电气石粉的颗粒度目数为2000目。
本发明的一种含石墨烯和电气石的石材防护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2,4-甲苯二异氰酸酯加入到反应釜中,于40-80℃条件下滴加十二氟庚醇,以1℃/min的温度升温至85℃,并反应1.5-3h;
(2)滴入环氧树脂,以1℃/min的速度升温至100-120℃,并反应1.5-3h;
(3)冷却得所述含氟环氧树脂;
(4)将含氟环氧树脂、桐油、沥青、石墨烯、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电气石粉和滑石粉,并加入到溶剂中,温室下搅拌30min -60min直至澄清即可制得所述的含石墨烯和电气石的石材防护剂。
进一步,所述滑石粉投入到分散机或三辊机中研磨成粉末。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联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联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44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