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宽带宽角覆盖低交叉极化电平阵列天线单元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64050.5 | 申请日: | 2018-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9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 发明(设计)人: | 史苏阳;周雷;卢青;陈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38;H01Q1/50;H01Q21/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宽角 阵列天线单元 低交叉极化 超宽带 相控阵天线单元 天线辐射单元 金属化通孔 工作带宽 介质基板 金属导向 馈电网络 椭圆金属 带状线 开口槽 渐变 巴伦 倍频 覆盖 寄生 馈电 条带 匹配 扫描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宽带宽角覆盖低交叉极化阵列天线单元,该阵列天线单元包括以下部分:介质基板部分,渐变开口槽线部分,寄生椭圆金属条带部分,金属化通孔部分,带状线巴伦馈电部分和金属导向件部分。本发明提出的天线辐射单元具有五倍频工作带宽、宽角扫描、宽角匹配、易于和馈电网络集成等特点,适用于相控阵天线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宽带宽角覆盖低交叉极化电平阵列天线单元设计技术,用作相控阵天 线的单元。
背景技术
天线作为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关键部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被广泛使用。将天线单元以 不同栅格排列即可组成天线阵列,超宽带相控阵天线是基于阵列天线基础上进化而来的新型 雷达天线。在现在雷达通信中,对超宽带宽角扫描的相控阵雷达天线的需求日益迫切,要求 雷达天线具有相当宽的工作频带以及快速波束扫描能力,且扫描衰减越小越好。
传统的宽带相控阵天线的设计,通常是采取宽带阵列单元,按照一定的栅格排布,组成 不同形式的阵列。这种传统的阵列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鉴于天线单元的宽带特性, 在高频处往往会有较大的电尺寸,往往导致阵列产生栅瓣,甚至会引起一些表面波的产生, 这种表面波有时会导致天线阵列出现一定的盲区;其次,在低频处由于单元电尺寸较小,因 此阵列单元间的耦合相应的比较强,这种耦合会导致单元的性能受到很大影响,并且这种耦 合很难消除;其次,阵元间互耦效应的补偿或抑制难度也会随着频率的降低而大大增加,给 阵列设计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这种传统宽带相控阵的互耦问题,往往可采用一些方法来 适当抑制阵元间固有的互耦效应,但是这些方法或多或少会有一定弊端,如使设计复杂性增 加、使工作带宽变窄、使天线增益降低等。阵列宽带化对低频处和高频处阵元间距要求的矛 盾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阵列天线的工作带宽和无栅瓣扫描范围。
由上可知,常规设计的超宽带相控阵天线的结构形式很难同时解决以上问题。因此,为 了满足实际工程需要,需寻求一种简单且容易实现的方案来实现超宽带宽角覆盖相控阵天线。 本发明也正是基于工程实际应用需求而提出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相控阵天线的超宽带宽角覆盖低交叉极化电平阵列天线单元,该阵列天 线单元为加载弧形介质和寄生椭圆金属寄生条带的带状线馈电Vivaldi形式,具有五倍频工作 带宽、宽角扫描、宽角匹配、交叉极化电平低、易于和馈电网络集成等特点。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出的超宽带宽角覆盖低交叉极化电平阵列天线单 元包括介质基板部分,渐变开口槽线部分,寄生椭圆金属条带部分,金属化通孔部分,带状 线巴伦馈电部分和金属导向件部分。其中渐变开口槽线印制于介质基板的上下表面;巴伦印 制于介质基板层中间以构成带状线结构;寄生椭圆金属条带印制于介质基板层中间;金属化 通孔沿渐变开口槽线排布连接上下表面;天线为双层介质基板,顶部为圆弧形结构;天线顶 部的寄生椭圆金属条带作为引向器,可拓展工作带宽;渐变开口槽线两侧的金属化通孔用来 消除阵列扫描盲点。
本发明阵列天线单元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在传统Vivaldi天线介质板顶部加载外形为弧形的相同介质,使电磁波尽可能向上方 辐射,同时可显著改善带内阻抗匹配。
2、在渐变开口槽线之间的介质中间层加载椭圆金属条带,可以看作是一种引向结构,由 天线阻抗理论分析可知,它们与原有的偶极子及其镜像产生互耦,可以有效地同时展宽低频 和高频带宽,减小H面的互耦,提高了该方向的波束扫描特性。
3、沿渐变开口槽线的金属部门引入金属化通孔,可有效改善阵列扫描特性,消除扫描盲 点,而且基本不影响原有阻抗匹配特性。
4、天线两侧采用金属导向件,既可以保证阵列天线单元之间电连接,又可为竖立的印制 板提供安装定位和支撑。当天线单元宽度与纵向间距相同时,该部件可以省略。
5、相比于微带线馈电形式,带状线馈电形式使得天线的交叉极化电平得到了有效地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40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