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垄作耕法种植地的土壤氨挥发捕捉装置及计算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63615.8 | 申请日: | 2018-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9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 发明(设计)人: | 郑蕾;郭李萍;王学东;汪东炎;马芬;李迎春;张馨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G01N3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取样箱体 挥发 垄作 捕捉装置 种植地 土壤 氨气吸收装置 采样管路 通气管路 采样管 垄台 连通 进气口 氨气 垄沟 垄沟位置 种植方式 出气口 挥发量 位置处 土面 氮肥 施用 肥料 捕捉 采集 | ||
1.一种垄作耕法种植地的土壤氨挥发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半个垄台位置处的第一取样箱体以及设置在半个垄沟位置处的第二取样箱体,所述第一取样箱体的进气口与第一通气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取样箱体的出气口与第一采样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取样箱体的进气口与第二通气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取样箱体的出气口与第二采样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采样管路上设有第一氨气吸收装置,所述第二采样管路上设有第二氨气吸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垄作耕法种植地的土壤氨挥发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氨气吸收装置包括通过所述第一采样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一洗气瓶和第二洗气瓶;所述第二氨气吸收装置包括通过所述第二采样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三洗气瓶和第四洗气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垄作耕法种植地的土壤氨挥发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样管路和所述第二采样管路分别与真空泵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垄作耕法种植地的土壤氨挥发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真空泵与所述第一氨气吸收装置之间的第一采样管路上设有第一流量计;在所述真空泵与所述第二氨气吸收装置之间的第二采样管路上设有第二流量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垄作耕法种植地的土壤氨挥发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真空泵与所述第一氨气吸收装置之间的第一采样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门;在所述真空泵与所述第二氨气吸收装置之间的第二采样管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垄作耕法种植地的土壤氨挥发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量计和所述第二流量计均采用玻璃转子流量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垄作耕法种植地的土壤氨挥发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样箱体和所述第二取样箱体的底部分别插入土壤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垄作耕法种植地的土壤氨挥发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样箱体为矩形结构,在所述第一取样箱体的前侧壁上设有三个进气口,三个所述进气口分别通过第一进气管路与所述第一通气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取样箱体的后侧壁上设有三个出气口,三个所述出气口分别与三个第一出气管路对应连通,三个所述第一出气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采样管路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垄作耕法种植地的土壤氨挥发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取样箱体为矩形结构,在所述第二取样箱体的前侧壁上设有三个进气口,三个所述进气口分别通过第二进气管路与所述第二通气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取样箱体的后侧壁上设有三个出气口,三个所述出气口分别与三个第二出气管路对应连通,三个所述第二出气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二采样管路相连通。
10.一种垄作耕法种植地的土壤氨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垄作耕法种植地的土壤氨挥发捕捉装置收集土壤氨,其中设定所述垄台的宽度为A,所述垄沟的宽度为B;
采用如下公式获得田间土壤氨挥发速率:
F=F1*A/(A+B)+F2*B/(A+B)
式中:F为田间土壤氨挥发速率,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土壤氨挥发质量,kg/ha/d;F1为所述第一取样箱体测得氨挥发速率,kg/ha/d;F2为所述第二取样箱体测得氨挥发速率,kg/ha/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361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VOCs吸附管采样装置
- 下一篇:人造岩芯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