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63426.0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6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金载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该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装置,其使在散热器中冷却的冷却液通过冷却液管线循环,以对车辆中的驱动装置进行冷却。主能量集中型(CE)模块,其经由冷却液管线连接至冷却装置,将在内部循环的制冷剂的冷凝和蒸发期间所产生的热能与冷却液选择性地进行热交换,并且分别将低温或高温的冷却液提供给冷却式热交换器或加热式热交换器。副CE模块,其经由冷却液管线连接至冷却装置,并且将在内部循环的制冷剂的冷凝和蒸发期间所产生的热能与冷却液选择性地进行热交换,以及将低温的冷却液提供至设置车辆中设置的控制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7年12月4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所提出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164947号的优先权和权益,并通过引用将其全文纳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能够对控制装置进行冷却,同时对自动驾驶车辆的内部进行制冷和供热。
背景技术
通常,在车辆中设置有调节车辆的车内温度的空气调节系统。无论外部温度如何变化,空气调节系统都能够将车辆的内部温度保持在适当的温度,并且该种空气调节系统配置为,在通过驱动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穿过冷凝器、贮液干燥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然后制冷剂再循环至压缩机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蒸发器进行热交换来加热或冷却车辆的内部。
换句话说,在夏季或温暖温度时的冷却模式下,在空气调节系统中,由压缩机压缩的高温高压气相制冷剂通过冷凝器冷凝,然后通过贮液干燥器和膨胀阀在蒸发器中蒸发以降低内部温度和湿度。另一方面,随着自动驾驶车辆的开发,自动驾驶所需的雷达、激光雷达、GPS等设备、各种传感器、以及操作传感器的控制器被安装在车辆的车厢中。
然而,在上面所描述的自动驾驶车辆中,由于同时需要用于对控制器(其发热量较大)进行冷却的单独的冷却系统和用于对车辆内部进行制冷和供热的空气调节系统,因此存在以下缺点:成本增加,并且难以确保用于在车辆内安装冷却系统的空间。此外,设置在车辆前侧的冷却模块的尺寸和重量增大,并且在发动机室内向空气调节系统、控制装置的冷却系统以及电池冷却系统提供制冷剂或冷却液的连接管的布局较复杂。
公开于背景技术部分的以上信息仅仅旨在增强对本发明的背景技术的理解,并不构成在相关国家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为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该系统将自动驾驶车辆中的制冷剂的冷凝和蒸发过程中从制冷剂产生的热能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利用低温或高温的经过热交换的冷却液对车辆的内部温度进行调节,并且对控制器进行有效地冷却。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可以包括:冷却装置,其配置为,使在散热器中冷却的冷却液通过冷却液管线循环,以对车辆中设置的驱动装置进行冷却;主能量集中型(CE)模块,其经由冷却液管线连接至冷却装置,其配置为:将在内部循环的制冷剂的冷凝和蒸发期间产生的热能与冷却液选择性地进行热交换,并且分别将低温或高温的冷却液提供给冷却式热交换器或加热式热交换器;以及副CE模块,其经由冷却液管线连接至冷却装置,其配置为,将在内部循环的制冷剂的冷凝和蒸发期间所产生热能与冷却液选择性地进行热交换,将低温的冷却液提供给在车辆中设置的控制器。
所述主CE模块可以包括:第一压缩机,其配置为压缩制冷剂;第一冷凝器,其经由第一制冷剂管线连接至第一压缩机,并且配置为:将从第一压缩机提供的经压缩的制冷剂与通过冷却液管线提供到内部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以使制冷剂冷凝;第一膨胀阀,其经由第一制冷剂管线连接至第一冷凝器,并且使制冷剂膨胀;以及第一蒸发器,其经由第一制冷剂管线连接至第一膨胀阀,经由冷却管线连接至循环有冷却液的冷却式热交换器,通过热交换,利用通过冷却管线接收的冷却液对从第一膨胀阀提供的制冷剂进行蒸发,并且将蒸发的制冷剂提供给第一压缩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34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