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被动式WiFi与深度聚类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62690.2 | 申请日: | 2018-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1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 发明(设计)人: | 江灏;阴存翊;陈静;缪希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H04W4/80;G06K9/62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被动式 画像 构建 聚类 存储数据 技术扫描 聚类分析 下载终端 数据处理 探测器 手机 服务器 数据库 探测 刻画 携带 学习 预测 覆盖 | ||
1.一种基于被动式WiFi与深度聚类的用户画像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WiFi探测器、一个用于数据处理训练的服务器、一个存储数据的数据库。
2.一种基于被动式WiFi与深度聚类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室内场所适当位置放置若干个WiFi探测器,并根据室内场所的空间布局将其划分为N个区域;通过WiFi探测器获取N个区域当中个体所携带的智能手机的人流数据,并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并保存在服务器的关系型数据库中;所述服务器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对人流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对用户的行为轨迹进行分类,构建用户的典型画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被动式WiFi与深度聚类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流数据包括:MAC地址、个体的(X,Y)位置数据;其中,每个MAC地址分别对应一个个体,即统计得多少个MAC地址就相当于有多少个体;个体的(X,Y)位置数据通过探测手机设备的RSSI值获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被动式WiFi与深度聚类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探测器通过收发数据服务器,采用UDP通讯获取MAC地址、个体的(X,Y)位置数据,并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被动式WiFi与深度聚类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学习模型采用K-means聚类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被动式WiFi与深度聚类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means聚类模型通过如下步骤完成聚类分析:
步骤S1:随机选择k个对象,每个对象初始地代表一个簇的平均值或者中心;对于剩余的每个对象,根据其到各个簇中心的距离,把它们分给距离最小的簇中心,然后重新计算每个簇的平均值;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聚类准则函数收敛;
步骤S2:针对包含n个MAC地址对应的用户行为轨迹的数据集合D以及初始化的聚类数目k,从数据集合D中随机选择k个对象作为初始簇中心;
步骤S3:根据簇的中心值,把数据集合中的n个对象全部分给符合预设距离范围的簇;
步骤S4:更新簇的中心值,即重新计算每个簇的中心值;
步骤S5:计算准则函数;
步骤S6:若准则函数满足预设阈值,则退出;否则,返回步骤S2;
步骤S7:通过循环往复上述步骤,将每个MAC地址对应的用户行为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分类结果,从而得到典型的用户画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被动式WiFi与深度聚类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准则函数采用全局误差函数或前后两次中心误差变化;
所述全局误差函数为:
所述前后两次中心误差变化为:
其中,E代表误差,k代表k个聚类中心,i代表第i个聚类,xj代表第j个样本,Si代表第i个聚类的样本集合,ui代表第i个均值向量,uib是群组i的前一次重心,uia是群组i的后一次重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269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