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洞开挖围岩全过程变形曲线超前监测装置及其实施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62556.2 | 申请日: | 2018-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1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 发明(设计)人: | 汪小刚;刘立鹏;孙兴松;王玉杰;田振华;赵宇飞;姜龙;夏莹莹;冷合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潘卫锋 |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差 埋置 变形曲线 隧洞开挖 钢管 光纤 光纤封装 监测装置 围岩 超前 等距离串联 安全提供 变形协调 动态设计 钢管安装 钢管表面 围岩变形 钻孔封孔 灌浆 钻孔 前围 推算 变形 组装 测试 施工 | ||
1.一种隧洞开挖围岩全过程变形曲线超前监测装置,包括围岩(1)、开挖隧洞(2)、设于开挖隧洞(2)的围岩(1)中的钻孔(3)、设置在钻孔(3)内的钢管(4)、钢管(4)内的钢管埋置光纤(5)和至少一个高差计(6),在钻孔(3)的一侧设置有钻孔外侧口密封体(301),钻孔(3)内设置有灌浆管(302)和钢管(4),钢管(4)的一端设置有钢管外侧端密封体(401),钢管(4)的外侧表面开设有钢管光纤槽(402)和钢管埋置光纤进入孔(403),钢管(4)的另一端设置有钢管内侧端堵头(404),钢管埋置光纤(5)封装于钢管光纤槽(402)内,钢管埋置光纤(5)的两端引出钢管(4)外,至少一个高差计(6)置于钢管(4)内,所述高差计(6)通过高差计光纤(601)串联起来,并通过高差计固定缆绳(7)固定于钢管(4)内端的钢管内侧端堵头(404),高差计光纤(601)两端分别引出钢管(4)外侧端以方便测量,高差计液管(602)也通过高差计固定缆绳(7)与高差计(6)和高差计光纤(60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开挖围岩全过程变形曲线超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孔(3)位于开挖隧洞(2)开挖面前顶部围岩(1)中,与隧洞(2)轴线方向一致并且与隧洞(2)轴线成一定角度,钻孔(3)通过TBM观测孔或者其他可以操作的地方钻制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开挖围岩全过程变形曲线超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差计(6)通过高差计光纤(601)等距离或变距离相连形成串联结构固定于钢管(4)内,高差计光纤(601)两端皆可进行信号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开挖围岩全过程变形曲线超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4)为管状结构,内部直径可放置高差计(6)串联结构以及高差计光纤(601)和钢管埋置光纤(5),外径小于钻孔(3)直径,且在钻孔(3)孔口能设置灌浆管(302),所述钢管(4)在其外侧相对位置处设有钢管光纤槽(402),所述的钢管(4)在其内侧和外侧位置钢管光纤槽(402)内分别设有钢管埋置光纤进入孔(403),埋置于钢管光纤槽(402)内的钢管埋置光纤(5)通过钢管埋置光纤进入孔(403)进入钢管(4)内并引出管外进行测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开挖围岩全过程变形曲线超前监测装置,所述钢管埋置光纤(5)通过环氧树脂或其他粘接材料封装于钢管光纤槽(402)内,与钢管(4)形成变形协调体;所述钢管埋置光纤(5)和钢管埋置光纤进入孔(403)可设置多根和多个,以满足不同的测量长度需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开挖围岩全过程变形曲线超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管埋置光纤(5)为FBG光纤,可对微变形进行测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开挖围岩全过程变形曲线超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孔(3)在其孔口设有钻孔外侧口密封体(301)将钢管连同高差计(6)及钢管埋置光纤(5)结构密封于钻孔(3)内;钢管埋置光纤(5)和高差计光纤(601)可通过钻孔外侧口密封体(301)引出钻孔(3)孔口外进行测量;钻孔(3)孔口设有灌浆管(302),在钻孔(3)密封后对钻孔(3)进行灌浆密封,使整体结构形成变形协调结构。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隧洞开挖围岩全过程变形曲线超前监测装置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开挖隧洞(2)开挖断面顶端根据测量需要进行钻孔(3)制作;
步骤2:对分段钢管相应位置分布进行钢管光纤槽(402)和钢管埋置光纤进入孔(403)的制作;
步骤3:将高差计(6)串联,并在每个高差计(6)的高差计液管(602)内注入一定量的溶液,从而可进行测量;将高差计(6)通过高差计固定缆绳(7)固定于钢管内侧端堵头(404),将钢管内侧端堵头(404)固定于钢管(4)内侧端;如有多个高差计(6)串联结构,可分别按等距或变距离布置于钢管内;将高差计光纤(601)引出管外;
步骤4:将钢管埋置光纤(5)封装于钢管光纤槽(402)内,将光纤两端引出管外;
步骤5:将钢管(4)分别放入钻孔(3)内,对每段进行焊接,并根据长度连接整理高差计(6)和对钢管埋置光纤(5)进行封装,将高差计(6)光纤和钢管埋置光纤(5)尾端穿过钢管(4)最后引出管外;
步骤6:钢管(4)全部放入钻孔(3)后,对钢管(4)进行固定,将光纤引出钻孔(3)外,并对钢管(4)尾端进行密封处理;
步骤7:对钻孔(3)孔口进行密封处理;
步骤8:通过灌浆管(302)对钻孔(3)进行灌浆,使钢管(4)与围岩(1)通过注浆体形成变形协调结构;
步骤9:进行隧洞开挖,同时对高差计光纤(601)和钢管埋置光纤(5)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步骤10: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绘制围岩变形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255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解调三维叶尖间隙的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钢结构测量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