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寒区大菱鲆工厂化冬季阶段性休眠养殖系统与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61871.3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2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黄滨;刘宝良;高小强;贾玉东;洪磊;王蔚芳;梁友;刘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3/00;A01K63/06;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菱鲆 工厂 冬季 阶段性 休眠 养殖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寒区大菱鲆工厂化冬季阶段性休眠养殖系统与养殖方法,属于海水养殖领域,它包括养殖用水调配区、大菱鲆休眠池或养殖池、控光设施、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充氧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养殖系统进行养殖的方法,它包括休眠养殖期、恢复养殖期、快速生长养殖期和正常养殖期;即当外海水和工厂化养殖池进水水温在6±0.5℃时,不必对养殖水进行升温养殖,采取控光、控温、停止投喂、减少换水的方法,使大菱鲆处于阶段性休眠状态;待冬季过后外界水温回升之际,饥饿胁迫激发了鱼的食欲,强化了摄食行为,出现快速生长现象。整个养殖周期中,并没有因为阶段性休眠节能养殖方法,耽误大菱鲆的生长,反而节省了水、燃动费和劳务费等费用,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工厂化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寒区大菱鲆工厂化冬季休眠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大菱鲆属于鲆科、菱鲆属,是原产于欧洲北海、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沿岸的一种名贵比目鱼。自1992年成功引种后,作为我国典型的工厂化养殖经济鱼类,养殖年产量最高时达到过9万吨,成为我国鲆鲽类养殖种类中最大养殖品种,大菱鲆耐低温、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大菱鲆对温度等海水指标要求较严,最高致死温度为28~30℃,最低致死温度为1~2℃;最高生长温度为21~27℃,最低生长温度为7~8℃;最适生长温度为14~17℃,其对温度的耐受力最高为40‰;最低为12‰。我国的辽宁、天津、山东等北方沿海地区是大菱鲆的主产区,养殖模式一般是工厂化流水养殖,养殖用水多以12~15℃的地下水和外海水为主,由于多年的抽取,地下水资源已经濒临枯竭,在北方严寒的冬季养殖,由于地下水不足和外海水水温过低,需要适量的锅炉加热升温养殖,会造成一定的燃煤空气污染,也会造成不小的能耗损失,并且大菱鲆生长速度慢,特别是冬季饵料转化率低,大大加大了养殖成本;例如:我国辽宁省的兴城是我国大菱鲆养殖的主产区处北纬40.4度,年平均温度约为6-19℃,每条大菱鲆至少要在兴城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天,由于水温低,生长周期长,养殖成本明显高于我国其它养殖地区。因此,在目前国家环保整治力度加大和大菱鲆商品鱼价格偏低的大背景下,研究一种大菱鲆冬季工厂化节能降本的养殖新方法很有必要。
针对这一产业技术问题,本发明利用部分海水鱼类的补偿生长机制,在冬季低温期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对大菱鲆实施阶段性休眠节能养殖方法,即当工厂化养殖池进水水温在6±0.5℃时,不必对养殖水进行升温养殖,采取控光、控温、停止投喂、减少换水的方法,使大菱鲆处于阶段性休眠状态,既节省加热和换水的水电动力费,又节省养殖人工费和养殖用水,但又能保障大菱鲆较高的成活率;待冬季过后外界水温回升之际,利用水温明显地影响着鱼体的蛋白质合成的特性,产生所谓的“温度补偿效应”,即在水温高于7℃以上时,大菱鲆开始从阶段性休眠期步入恢复期,在恢复投喂后,饥饿胁迫激发了鱼的食欲,强化了摄食行为,鱼体耗氧量、摄食率和生长率快速上升,尽管饲料利用率没有增加,但总的摄食量却大幅度地增加,更多的营养物质转化和沉积,出现补偿生长现象。因此,这个养殖周期中,并没有因为阶段性休眠节能养殖方法,耽误大菱鲆的生长,反而节省了水、燃动费和劳务费等费用,形成一种大菱鲆工厂化冬季阶段性休眠节能养殖工艺与方法,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寒区大菱鲆工厂化冬季阶段性休眠养殖系统与养殖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18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