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法尼醇在植物灰霉病防治中作为杀菌增效剂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59419.3 | 申请日: | 2018-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9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飞;陈晨;胡志宏;刘西莉;孙铭优;梁莉;王国祯;代探;关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N31/02 | 分类号: | A01N31/02;A01N43/653;A01N47/18;A01P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法尼醇 植物 灰霉病 防治 作为 杀菌 增效剂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植物疾病防治领域,具体涉及法尼醇在植物灰霉病防治中作为杀菌增效剂的应用。具体地,所述杀菌增效剂是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或三唑类杀菌剂应用于灰霉病害的防治。法尼醇对杀菌剂具有增效作用,与杀菌剂混合使用可以提高杀菌剂的毒力,提高抗药性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提高杀菌剂对田间抗药性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并减少杀菌剂的用量,为现有杀菌剂新制剂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法尼醇是天然植物的提取物,对环境友好。本发明提供了该类药物的新用途,可在农业领域用于病害防治,并为灰霉病田间抗性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疾病防治领域,具体涉及法尼醇在植物灰霉病防治中作为杀菌增效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灰葡萄孢菌又称为灰霉病菌,侵染可导致植物灰霉病发生,在全世界分布广泛。灰霉病菌可以侵染包括茄科、葫芦科、蔷薇科、豆科等200多种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尤其在蔬菜上发生情况十分严重,并且在寄主植物的各个部位都能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一般在10%~ 20%,严重者可以达到60%以上,甚至绝收。但由于灰葡萄孢的产孢量大,寄主范围广,遗传变异量大,加之化学药剂在病害防治中的大量使用,导致灰霉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常用的化学杀菌剂抗药性严重,甚至对多种药剂同时产生抗性的情况频繁发生,一些常用药剂在部分地区灰霉病防治失败,损失严重。新药开发周期长、难度大,费用巨大。现有杀菌剂的增效剂发现将为提升病原菌对药剂敏感性,解决农业生产中灰霉病抗性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杀菌增效剂一般是本身无杀菌活性或较弱的杀菌活性,通常为具有低表面张力、良好展着性、渗透性或乳化分散性的物质,如有机硅类表面活性剂、矿物油等,能增强药液在植物体表的湿润、黏附及展着能力,显著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从而提高药剂对病害的防效,并且环境友好,如四硅烷、多硅烷、碳氟类物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八烷基磺琥珀酸钠等。
但是,由于现用一些杀菌剂的多年连续用药,田间灰霉病菌抗药性的发生严重,上述增效剂对这些杀菌剂的增效作用非常有限。目前,关于田间抗性灰霉病菌有效的杀菌剂增效剂尚鲜有报道,这类物质的开发和应用将为有效控制田间抗药性灰葡萄孢菌群体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法尼醇在植物灰霉病防治中作为杀菌增效剂的应用。
法尼醇对于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都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法尼醇,分子式C15H26O,化学名称3,7,11-三甲基-2,6,10-十二烷三烯 -1-醇,英文名Farnesol,CAS号4602-84-0。化学结构式如下式:
本发明将法尼醇与杀菌剂混合后,意外地发现,经混合后对抗药性灰霉病菌有很好的增效作用,抑制率大大提高,并降低了杀菌剂的使用剂量。
本发明一并提出如下改进:
所述杀菌增效剂中的杀菌剂为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或三唑类杀菌剂;(其使用形式可包含以组合物的形式应用,先后分别应用等多种方式)
优选地,所述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为多菌灵;
或,所述三唑类杀菌剂为苯醚甲环唑。
本发明所提出的应用方法中,所述的灰霉病的致病菌为对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微管蛋白抑制剂、蛋氨酸生物合成抑制剂和信号传递抑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产生抗性的菌株;
优选地,所述灰霉病的致病菌为啶酰菌胺、嘧菌酯、多菌灵、嘧霉胺和腐霉利的一种或多种的抗性菌株;和/或,所述的灰霉病的致病菌为苯氨基嘧啶类、苯并咪唑类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一种或多种的抗性菌株。
本发明所提供的应用,针对上述抗性菌株具有卓越的杀菌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灰霉病防治的组合物,包括(由以下组分组成)法尼醇和杀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94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