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涤纶织物的异味去除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58591.7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2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华 |
主分类号: | D06M13/268 | 分类号: | D06M13/268;D06M15/03;D06M13/144;D06M11/46;D06M13/224;D06M10/02;D06M10/00;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76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涤纶织物 异味去除 科学技术领域 乘用车 可循环 潜在的 推广性 溶剂 应用 测试 指南 | ||
本发明涉及纺织科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涤纶织物的异味去除方法及应用,处理后的涤纶织物从测试气味强度(采用嗅辨法)等级5级(较强气味)提升至2级(稍有感觉),远低于《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的限值要求,能满足车企的供货要求,溶剂可循环利用,可推广性强,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科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织物的以为去除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涤纶织物的异味去除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异味是由于刺激鼻孔内的味觉器官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GBl840l—201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仍将异味作为纺织服装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
汽车工业中大量使用纺织织物,特别是涤纶面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座椅、包覆材料、内饰等。当前,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上升,大量汽车停放于户外,在太阳光曝晒下,车内温度高达60-~70度,纺织品释放气味愈发严重。汽车的气味问题影响消费者购车、使用体验,未来涉及到汽车企业的生存,已成为汽车行业多年来的“顽疾”。由此,汽车行业对于上游供应商纺织品生产企业面料的气味释放控制标准也不断提高。关于车用纺织品异味的去除,已由客户需求、汽车生产厂家传递到纺织品生产企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异味的主要来源包括由纺织品上残留的化学整理剂和助剂生成;纺织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容易被微生物污染,以及自身的多孔性易于从环境中吸收异味。
目前,纺织面料异味的去除常用的方法包括吸附、掩盖、催化降解等;然而,上述方法集中于已经释放出的气体的处理,没有从根本上减少纺织面料的异味,而且异味常常具有缓释性,有时长达数年,很难即时去除;针对纺织面料,特别是大量使用的涤纶织物来说,如何在成品出厂之前将异味去除,国内外均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涤纶织物的异味去除方法及应用,处理后的涤纶织物从测试气味强度(采用嗅辨法)等级5级(较强气味)提升至2级(稍有感觉),远低于《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的限值要求。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涤纶织物的异味去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二甲基亚砜、羟丙基环糊精与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溶剂,其中,二甲基亚砜的质量分数为12-25%(例如可以是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及所述范围内的所有取值,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再赘述),羟丙基环糊精的质量分数为4-11%(例如可以是4%、5%、6%、7%、8%、9%、10%、11%及所述范围内的所有取值,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再赘述),其余为无水乙醇;;
2)将涤纶织物置于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剂中浸泡,再加入第二混合溶剂,所述第二混合溶剂中含有质量分数为10-20%(例如可以是10%、11%、12%、13%、14%、15%、16%、17%、18%、19%、20%及所述范围内的所有取值范围,由于篇幅的限制在此不再赘述)的纳米二氧化钛和质量分数为10-20%的水杨酸甲酯,余量为去离子水;
3)洗涤,得到去除异味后的涤纶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华,未经张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85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拉染色剑麻纱的前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壳寡糖接枝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