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抵消电磁力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58586.6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9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明;李小平;韩高;郭世忠;韩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2M7/5387;H02M7/06;H02J50/70 |
代理公司: | 西安知诚思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7 | 代理人: | 麦春明 |
地址: | 710126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力 非接触式电能传输 抵消 滤波器 杂质影响 震动隔离 逆变器 无磨损 耦合器 | ||
1.可抵消电磁力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逆变器(101)、耦合器(102)、整流/滤波器(103)组成;
所述逆变器(101),用于将直流电流变为交变电流,并将交变电流传输至耦合器(102);
所述耦合器(102),用于耦合传输交变电流至非接触的另一端,并传输至整流/滤波器(103);
所述整流/滤波器(103),用于整流滤波输出直流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抵消电磁力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器(102)由环形磁芯(201)、初级耦合线圈(202)和次级线圈(203)组成,初级耦合线圈(202)沿单一方向均匀的环绕在环形磁芯(201)上,次级线圈(203)和环形磁芯(201)相互嵌套形成双环结构且互相穿过对方环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抵消电磁力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101)由驱动信号产生器A1、第一开关管Q0A、第二开关管Q1A、第三开关管Q1B、第四开关管Q0B组成;
所述驱动信号产生器A1的H1端口与第一开关管Q0A的栅极相连,驱动信号产生器A1的L2端口和第三开关管Q1B的栅极相连,驱动信号产生器A1的H2端口与第二开关管Q1A的栅极相连,驱动信号产生器A1的L1端口和第四开关管Q0B的栅极相连,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第一开关管Q0A的漏极和第二开关管Q1A的漏极相连,直流电源的负极与第四开关管Q0B的源极和第三开关管Q1B的源极相连,第一开关管Q0A的源极分别与第四开关管Q0B的漏极和初级耦合线圈(20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开关管Q1A的源极分别与第三开关管Q1B的漏极和初级耦合线圈(202)的另一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抵消电磁力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滤波器(103)由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四整流二极管D4以及滤波电容C1组成;
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输入端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输出端与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输入端与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输入端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输出端和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输入端通过滤波电容C1连接;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输入端与次级线圈(203)的一端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输入端与次级线圈(203)的另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抵消电磁力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磁芯(201)由磁导率为200H/m~200000H/m的磁性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抵消电磁力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101)的开关管数量至少为四个。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抵消电磁力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滤波器(103)的整流二极管数量至少为四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858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