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驾驶行为判定疲劳驾驶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57092.6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4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沙洪;王妍;赵舒;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8B21/06 | 分类号: | G08B21/06;B60W4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30019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驾驶 行为 判定 疲劳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驾驶行为判定疲劳驾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驾驶数据信息以及第一环境信息;其中,所述历史驾驶信息包括历史环境信息以及历史驾驶车辆的数据信息,所述环境信息包括环境温度、环境的光线以及天气;
根据所述历史驾驶数据信息以及所述第一环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疲劳驾驶时长,并将所述疲劳驾驶时长作为参考驾驶时长,包括:在所述目标用户驾驶过程中,获取车辆当前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环境信息更新所述参考驾驶时长;
根据所述参考驾驶时长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疲劳驾驶;
基于面部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并将与所述面部信息相对应的所述用户的驾驶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基于面部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用户的当前面部信息,并将所述目标用户的面部信息与存储于数据库中的面部信息进行比对;
根据比对结果确定与所述目标用户的历史驾驶数据信息;
基于生理参数检测模块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生理参数信息,其中,所述生理参数信息包括用户的血氧浓度、心率、脉搏波、血压以及脑电信息;
在所述基于生理参数检测模块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生理参数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生理参数信息校正所述参考驾驶时长;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驾驶时长以及所述生理参数信息判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疲劳等级;
根据预先建立的疲劳等级与目标休息时长的映射关系表确定与所述当前疲劳等级对应的目标休息时长;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休息时长和目标休息时长,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可以启动车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参考驾驶时长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疲劳驾驶,包括:
若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驾驶时长小于或等于所述参考驾驶时长,则判定所述目标用户为正常驾驶;
若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驾驶时长大于所述参考驾驶时长,则判定所述目标用户为疲劳驾驶,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提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休息的时长,并根据预先建立的疲劳等级与所述目标用户相对应的休息时长映射关系表,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可以启动车辆,包括:
若所述目标用户的休息时长大于等于预先建立的映射关系表中休息时长,则所述目标用户启动车辆;
若所述目标用户的休息时长小于预先建立的映射关系表中的休息时长,则所述目标用户不能启动车辆。
4.一种基于驾驶行为判定疲劳驾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数据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驾驶数据信息以及第一环境信息;其中,所述历史驾驶信息包括历史环境信息,所述环境信息包括环境温度、环境的光线以及天气;
确定疲劳驾驶时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历史驾驶数据信息以及所述第一环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疲劳驾驶时长,并将所述疲劳驾驶时长作为参考驾驶时长,包括:在所述目标用户驾驶过程中,获取车辆当前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环境信息更新所述参考驾驶时长;
确定疲劳驾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考驾驶时长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疲劳驾驶;
基于面部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并将与所述面部信息相对应的所述用户的驾驶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基于面部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用户的当前面部信息,并将所述目标用户的面部信息与存储于数据库中的面部信息进行比对;
根据比对结果确定与所述目标用户的历史驾驶数据信息;
基于生理参数检测模块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生理参数信息,其中,所述生理参数信息包括用户的血氧浓度、心率、脉搏波、血压以及脑电信息;
在所述基于生理参数检测模块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生理参数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生理参数信息校正所述参考驾驶时长;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驾驶时长以及所述生理参数信息判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疲劳等级;
根据预先建立的疲劳等级与目标休息时长的映射关系表确定与所述当前疲劳等级对应的目标休息时长;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休息时长和目标休息时长,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可以启动车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709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监护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疲劳驾驶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