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初始强度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54983.6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1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彭志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佑威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4/02 | 分类号: | C09J4/02;C09J4/06;C09J11/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蔡义文 |
地址: | 516008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 异氰酸酯化合物 粘合促进剂 增粘树脂 聚合物 热熔胶 控温 催化剂 异氰酸酯基团封端 得到混合物 生产成本低 惰性气体 聚合反应 熔融脱水 原料组成 真空反应 真空加热 混合物 抵抗性 多元醇 预聚体 重量份 灌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初始强度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热熔胶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多元醇60~90份,增粘树脂5~40份,异氰酸酯化合物10~15份,催化剂0.1~1份,粘合促进剂0.1~1份,制备方法为(1)向反应容器加入多元醇和增粘树脂,真空加热熔融脱水得到混合物;(2)向步骤1制备得到的混合物加入异氰酸酯化合物或异氰酸酯基团封端预聚体化合物后控温聚合反应,即得聚合物;(3)向步骤2制备得到的聚合物加入催化剂、粘合促进剂,控温真空反应;(4)将制备得到的热熔胶置于容器中,灌入干燥的惰性气体。本发明高初始强度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具有初始强度高,耐环境抵抗性优异且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制备方法简单,容易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反应性聚氨酯热熔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初始强度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粘剂简称PUR,在常温条件下为固体,不含溶剂增塑剂,使用时通过加热使其变为液态立刻施涂于被粘物表面,贴合上另一被粘物,当胶粘剂冷却并固化后,通过异氰酸酯与被粘物表面的水分或空气中的水分反应而扩链为高分子化合物,从而产生粘接力。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流水线的生产节奏加快,既要求粘接面两者之间能更快速粘接牢固,又要求施胶流畅快速,时下产品的边框设计越来越窄,对胶粘剂的快速干燥及粘接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发明出高强度双面胶带、溶剂型胶粘剂、水性胶粘剂等一系列初始强度很高的产品。但是高强度双面胶带需人工贴合,效率低下,最终强度差;溶剂型胶粘剂有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需烘干,污染严重,能耗高;水性粘合剂虽属于环保型产品,但是烘干能耗高,效率低,烘干时可能影响到其他电子元器件,不能满足自动化流水线的生产节奏
由此可见传统PUR虽然在冷却后能提供一定的初始强度,一般市场销售的PUR使用时需要保压2小时以上,已无法满足快速装配的要求,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开发一种快速固化,具有极高初始强度,粘接力强的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就成为本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常用PUR胶粘剂初始强度低而改进,加快冷却速度以及反应速度,提高初始强度,从而达到快速装配,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初始强度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所述热熔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多元醇60~90份,增粘树脂5~40份,异氰酸酯化合物10~15份,催化剂0.1~1份,粘合促进剂0.1~1份。以多元醇制备预聚体,并加入增粘树脂使热熔胶冷却时可以加速热熔胶凝聚,有利于提高热熔胶的初粘力,添加粘合促进剂有利于提高热熔胶对粘接基材的附着力及粘接后耐环境抵抗性。
进一步地,所述热熔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多元醇70~80份,增粘树脂5~15份,异氰酸酯化合物10~15份,催化剂0.1~0.3份,粘合促进剂0.1~0.5份。以多元醇制备预聚体,并加入增粘树脂使热熔胶冷却时可以加速热熔胶凝聚,有利于提高热熔胶的初粘力,添加粘合促进剂有利于提高热熔胶对粘接基材的附着力及粘接后耐环境抵抗性。
进一步地,所述多元醇为聚酯型多元醇或聚醚型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多元醇采用聚酯型多元醇或聚醚型多元醇有效提高内聚强度及粘接力,提高初始强度,适用于粘接体积小部件;所述聚酯型多元醇为分子量在600~20000之间的固态型聚酯型多元醇和/或液态聚酯型多元醇。分子量小于600则达不到提高内聚强度及粘接力的效果,分子量大于20000得到的热熔胶初始强度较高,但粘度大,不宜施胶,后期固化速度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佑威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佑威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49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