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基超薄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52887.8 | 申请日: | 2018-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2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高超;彭蠡;刘一晗;郭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2/194 | 分类号: | C01B32/194;C23C14/18;C23C14/35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黄欢娣;邱启旺 |
| 地址: | 311113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超薄 复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基超薄复合膜的制备方法,超薄膜负载与石墨烯基底膜上,该方法为:以AAO为基底,抽滤得到氧化石墨烯基底膜;在氧化石墨烯基底膜表面复合其他材料,形成超薄膜;以超薄膜所在的面朝上,置于水面上;按压AAO,使得AAO下沉,得到漂浮于水面的石墨烯基超薄膜。避开了还原剥离、刻蚀剥离两种剥离手段,保证剥离得到的石墨烯复合膜不受任何破坏,保持其在AAO基底膜上的原有形态、结构和性能。同时,对AAO基底膜也没有产生任何破坏,可重复利用。这种剥离方法适用于超薄复合膜的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基超薄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膜具有极大的电子迁移率、极高的强度、优异的化学修饰性等,被誉为未来的材料。目前,纳米厚度石墨烯在导电薄膜、光电器件、声波探测、气体探测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优势,并有望工业化制备。其中纳米厚度石墨烯膜分为CVD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基纳米石墨烯两种。氧化石墨烯是由占世界储量70%的石墨氧化制备而来,价格低廉。
纳米石墨烯膜的剥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刻蚀法,通过抽滤、铺膜等方法制备附有基底的氧化石墨烯膜并通过刻蚀剂,刻蚀基底,得到独立自支撑的纳米厚度石墨烯膜;其二、固相转移法,通过固相物质的热胀冷缩来剥离石墨烯和基底;其三,溶剂沉淀法,利用湿法纺丝的方法,将氧化石墨烯膜在凝固浴中沉积,并和基底脱离;其四,化学还原转移法,通过抽滤,化学还原减少接触面积,然后表面张力剥离。
但是所有的方法,要么需要多余的化学试剂,要么需要有机溶剂,不能做到完全的绿色过程。此外,以上四种方法中只有固相转移法可以制备空气中独立自支撑的石墨烯膜,但是其需要化学试剂樟脑的参与。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绿色分离以及独立自支撑过程,整个过程只需要水的参与,为独立自支撑石墨烯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另外,石墨烯不是万能的材料,特殊应用情况下,聚合物或者金属可以弥补石墨烯的不足,从而使得薄膜达到应用需求。基于此,我们设计了纳米厚石墨烯复合膜的分离方法,首先将石墨烯抽滤成膜,然后通过抽滤、旋涂、磁控溅射等方式将聚合物或者无机纳米粒子等均匀附于石墨烯表面,制备成石墨烯/聚合物(或者金属)复合膜。然后利用石墨烯和基底水分离的方法制备出浮于水面的石墨烯复合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石墨烯基超薄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石墨烯基超薄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所述超薄膜负载与石墨烯基底膜上,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氧化石墨烯溶液,以AAO为基底,抽滤得到氧化石墨烯基底膜;
(2)在氧化石墨烯基底膜表面复合其他材料,形成超薄膜;
(3)以超薄膜所在的面朝上,置于水面上;按压AAO,使得AAO下沉,得到漂浮于水面的石墨烯基超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超薄膜的厚度小于100nm。
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基底膜的厚度小于100n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按压位置为AAO的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膜的厚度为1nm。
进一步地,所述AAO基底膜的表面的孔隙率不小于40%。
进一步地,所述其他材料为任意的成膜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成膜材料为贵金属,复合方法为磁控溅射、金属纳米粒子溶液抽滤,在石墨烯膜表面复合一层金属层。
进一步地,所述成膜材料为金属氧化物,复合方法为磁控溅射、抽滤、旋涂,在石墨烯膜表面复合一层金属氧化物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未经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28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