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牡丹籽油的镇痛复合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51905.0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5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尹卫平;李明;付改玲;黄满玉;刘坤;刘闪闪;薛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71 | 分类号: | A61K36/71;A61K36/65;A61K9/70;A61P29/00;A61P35/00;A61K31/618;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许菲菲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牡丹籽油 复合油 镇痛 制备 水杨酸甲酯 基质 松节油 镇痛消炎作用 无毒副作用 治疗骨肿瘤 迷迭香油 透皮吸收 透皮制剂 外用制剂 治疗效果 薄荷冰 红花油 透皮性 质量份 冰片 精油 抑瘤 应用 肿瘤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外用制剂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牡丹籽油的镇痛复合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含牡丹籽油的镇痛复合油,包含如下按质量份计的组分:牡丹籽油49.7~53.7份,红花油1.8~2.2份,水杨酸甲酯34~38份,松节油6~10份,迷迭香油1.8~2.2份,冰片0.21~0.25份和薄荷冰0.08~0.12份;该复合油以天然牡丹籽油为基质,牡丹籽油具有良好的透皮性,水杨酸甲酯及其他几种精油在基质中易分散,通过透皮吸收具有明显的抑瘤镇痛消炎作用,对肿瘤的保守治疗效果好、无毒副作用,可作为用于治疗骨肿瘤的局部给药透皮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外用制剂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牡丹籽油的镇痛复合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挥发油一般具有分子量小、渗透性强等特点,成为一类药理活性较强的化合物,在中成药中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悠久的中草药应用表明,植物挥发油一般具有发散解表,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祛寒温里、清热解毒和杀虫抗菌等作用。以挥发油为介质制成的外用制剂给药,其特点在于经皮肤或粘膜给药,即可发挥局部治疗作用,也可透过皮肤或粘膜,达到全身治疗目的。外用制剂因不通过胃肠吸收,减少了胃肠道的刺激,避免了对肝脏的副作用。同时以外用形式给药,植物挥发油制剂芳香怡人,给药方便,患者很容易或喜欢接受,因而在外用制剂中得到很广泛的应用。另外,挥发油所含成分中大部分都具有明确的生物活性,这些成分的明确对于保证相关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目前含挥发油中药新药的研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可归纳为:
(1)混淆中草药挥发油有效部位的认识,组方缺乏科学依据;
(2)组方中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药用有效成分含量基于原料来源或采收季节不同,生物活性可能不同,药效强度有较大差异,难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挥发油成分挥发性强,因此势必要考虑药物的经皮吸收,通常需要在外用制剂中加入适合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含挥发油中药新药研发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牡丹籽油的镇痛复合油,该镇痛复合油包含抗炎的挥发油和消炎止痛的水杨酸甲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含有牡丹籽油的镇痛复合油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含有牡丹籽油的镇痛复合油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镇痛复合油膏药,该镇痛复合油膏药包含上述含有牡丹籽油的镇痛复合油,该膏药贴制备简单,外用对骨癌引起的疼痛,具有明显的镇痛消炎作用,更适合常见的骨肿瘤患者的保守治疗,如止痛后可带瘤生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有牡丹籽油的镇痛复合油,包含如下按质量份计的组分:
所述的含有牡丹籽油的镇痛复合油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将水杨酸甲酯溶于乙醇后,静置,得到水杨酸甲酯溶液;
(2)将红花油、松节油和迷迭香油混合,得到混合油,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在混合油中加入冰片和薄荷冰,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3)在搅拌条件下,将步骤(1)制得的水杨酸甲酯溶液、步骤(2)制得的混合液和牡丹籽油混合,搅拌均匀,静置,得到含有牡丹籽油的镇痛复合油;
步骤(1)中所述的乙醇的用量优选为5.0~7.0份;
步骤(1)和(3)中所述的静置的时间优选为20~30min;
步骤(3)中所述的水杨酸甲酯溶液和混合液优选依次加入到牡丹籽油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19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