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预制装配叠合式空腹墙板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48232.3 | 申请日: | 2018-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5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韩向科;李猛;郭会来;邓伟;马哲;周锋;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 地址: | 201999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墙板 地下综合管廊 空腹 预制装配 叠合式 防水施工 大区 施工 底板混凝土浇筑 底板 铺设 墙板混凝土 分段方式 关键部位 关键工序 基坑开挖 快速施工 施工进度 施工效率 现场施工 有效控制 整体刚度 综合造价 回填 成形 垫层 浇筑 分区 验收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全预制装配叠合式空腹墙板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包括:大区划分、基坑开挖、垫层及底部防水施工、底板铺设、墙板铺设、底板混凝土浇筑、顶板及墙板混凝土浇筑、顶板及墙板防水施工、验收回填等关键工序。本快速施工方法将预制装配叠合式空腹墙板地下综合管廊预先分区分段方式,通过大区统筹流水作业,可有效降低现场施工难度和作业工人的工作强度,有效控制施工质量,保证关键部位整体刚度和成形精度,有效降低工程综合造价,提高施工效率,大幅加快施工进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综合管廊,特别是涉及一种全预制装配叠合式空腹墙板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其综合性、长效性、可维护性、环保性等众多优越特性,被越来越多地广泛应用。随着人们对综合管廊性能要求的提升,管廊结构日益复杂,施工周期越来越长,传统的施工技术已很难满足新的要求,尤其对于长距离、多截面复杂施工条件的下的地下综合管廊,提出了更加严苛的施工要求。
地下综合管廊通常采用整体现浇施工方法,由于这种方法现场钢筋绑扎、模板铺设及混凝土浇筑工程量大,通常施工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作为改进,人们提出预制装配方法以改进施工工艺,其中以将管廊拆分为板墙基本预制构件,在现场拼装成形,最后通过叠合现浇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的预制装配叠合式建造方式具有众多优势,但由于这种建造方式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相关的规范标准尚未齐备,施工经验也积累不足,给实际工程项目实践提出了巨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降低现场施工难度,提升现场施工质量,减少施工综合费用的下的全预制装配叠合式空腹墙板地下综合管廊快速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全预制装配叠合式空腹墙板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大区划分:根据预制装配叠合管廊铺设距离,将管廊分为若干流水作业大区,每个大区内,根据吊装设备一次吊装范围及变形缝位置将管廊分为若干节段,按照分区分节顺序做好流水施工安排;
(b)基坑开挖、垫层及底部防水施工:按照流水施工安排,做好降水及基坑支护等工作后,对综合管廊铺设范围进行基坑开挖,然后对坑底进行平整清理,做好垫层及底部防水;
(c)第一流水大区第一节段底板铺设:首先沿第一流水大区第一节段一端开始铺设底板水泥砂浆,然后在水泥砂浆上依次铺设预制底板及底板钢筋;
(d)第一流水大区第一节段空腹墙板铺设:沿第一流水大区第一节段一端开始,采用吊装设备依次铺设一侧空腹墙板、中间空腹墙板、另一侧预制空腹墙板;墙板铺设时,采用侧向支撑构件进行支撑,以保证其稳定性;
(e)第一流水大区其余节段底板及空腹墙板铺设:按照步骤c~步骤d依次铺设第一流水大区其余节段底板及空腹墙板;
(f)第一流水大区底板叠合混凝土浇筑:浇筑第一流水大区底板叠合混凝土,并进行养护,同时按照步骤c相同方法,铺设下一流水大区第一节段底板;
(g)第一流水大区第一节段顶板铺设:待第一流水大区底板叠合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支设该流水大区第一节段顶板支撑,铺设预制顶板,同时,按照步骤d相同方法,铺设下一流水大区第一节段空腹墙板;
(h)第一流水大区其余节段顶板铺设:按照步骤g,依次铺设第一流水大区其余节段顶板,同时按照步骤c~步骤d铺设下一流水大区其余节段底板及空腹墙板;
(i)第一流水大区空腹墙板及顶板叠合混凝土浇筑:绑扎第一流水大区顶板钢筋后,浇筑第一流水大区空腹墙板间及顶板的叠合混凝土,并进行养护;同时按照步骤f相同方法,浇筑下一流水大区底板叠合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82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