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翠叶竹芋外植体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47337.7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2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群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枫彩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地址: | 2151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植体 翠叶竹芋 消毒 预处理 次氯酸钠溶液 植物组织培养 外植体消毒 外植体选择 表面污垢 乙醇溶液 存活率 植株 生长点 基部 苗体 无菌 浸润 清洗 保留 | ||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翠叶竹芋外植体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的步骤如下:1)外植体选择:保留翠叶竹芋植株的苗体带有生长点或萌发点的茎的基部作为外植体;2)外植体预处理:清洗所述外植体表面污垢;3)外植体消毒:依次使用体积浓度为70%~75%乙醇溶液和体积浓度为0.1~0.2%的次氯酸钠溶液对所述外植体进行浸润消毒,即得。本发明的消毒方法无菌率高,存活率高,操作相对简单,易于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翠叶竹芋外植体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翠叶竹芋(Calathea′Freddy)原产巴西,是竹芋科,肖竹芋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主要特点是叶片表面有深绿色的斑纹分布,株高15-20cm,叶片卵圆形,先端渐尖,叶片灰绿色,沿中脉,深绿色的斑纹均匀分布在两侧,斑纹一直延续的叶缘,叶背绿色,叶柄细长,绿色。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怕低温和干风,喜微酸性土壤,土壤以排水好、肥沃、疏松的腐叶土或培养土为好,是非常适合室内摆放的观叶植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翠叶竹芋外植体的处理方法。
一种翠叶竹芋外植体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外植体选择:保留翠叶竹芋植株带有生长点或萌发点的茎的基部作为外植体;
2)外植体预处理:清洗所述外植体的表面污垢;
3)外植体消毒:依次使用体积浓度为70%~75%乙醇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1~0.3%的次氯酸钠溶液对所述外植体进行浸润消毒,即得。
本发明所述的处理方法,步骤1)外植体的选择,优选采集当年萌发的翠叶竹芋健康植株,剪去叶片和根,保留带有有生长点或萌发芽点的茎的基部。
优选地,选取1-2cm长的萌芽条(带有生长点或萌发点)作为外植体。这样选择有助于在后续培养时脱毒植株的获得。
本发明所述步骤2)外植体预处理,清洗外植体表面污垢,优选采用适宜浓度的洗衣粉水浸泡20-30min,然后在自来水下流水冲洗至洁净,以2-3小时为宜。洗衣粉水浓度优选为3-5ppm。
本发明所述步骤3)外植体消毒,优选操作为:经乙醇消毒后对所述外植体剥去外围叶柄至嫩芽,再使用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次氯酸钠消毒后切除与次氯酸钠溶液接触的基部组织。
优选地,使用乙醇溶液消毒时间优选为20-40s,
和/或,
每升的次氯酸钠溶液优选加入吐温3-4滴,所述吐温为吐温-20,使用次氯酸钠的消毒时间为400-800s。
更优选地,所述乙醇的体积浓度为75%,消毒时间30s;次氯酸钠的质量浓度为0.2%,每升的次氯酸钠溶液加入3-4滴吐温20,消毒时间420s。
消毒后都要用无菌水冲洗,以彻底除去次氯酸钠。消毒和涮洗时都要充分搅拌,保证材料各部分与消毒剂或无菌水充分接触。优选用无菌水涮洗5-7次,每次不少于3min。
消毒操作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进行。
消毒剂中的水和消毒后冲洗用水需经过消毒处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常规选择,在此提供一种消毒方法,121℃,28min的高压蒸汽消毒处理。
本发明的消毒方法无菌率高,存活率高,操作相对简单,易于实现。
本发明一并提供一种翠叶竹芋外植体的组织栽培方法,如下:
使用经过预处理及消毒处理的翠叶竹芋外植体,接种至培养基中。在20-25℃下13h·d-1光照培养,优选为2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枫彩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枫彩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73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