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色红磷阻燃增强聚酰胺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45656.4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1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涛;陈晓敏;林立;田际波;杜晓华;郑友明;周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广核俊尔(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77/02;C08K13/06;C08K9/10;C08K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朱朦琪 |
地址: | 3250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色 红磷 阻燃 增强 聚酰胺 材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色红磷阻燃增强聚酰胺材料,原料组成包括聚酰胺树脂、增强组分、红磷阻燃剂、阻燃协效剂、颜料以及功能助剂和除酸剂;所述功能助剂包括组分A和组分B,组分A选自N,N‑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1,3‑苯二甲酰胺与铜卤化合物的混合物,组分B选自含铈化合物、含锌化合物、含铝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颜料包括颜料蓝、颜料黑、颜料绿、颜料黄和颜料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蓝色红磷阻燃增强聚酰胺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湿热性能,能够较好地保持颜色的稳定性,且具有可激光标识性,激光标识效果清晰,对比度高;同时,保持了极佳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磷阻燃聚酰胺材料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蓝色红磷阻燃增强聚酰胺材料。
背景技术
红磷阻燃增强聚酰胺材料具有以下显著优点:添加量少、阻燃效率高、且阻燃体系能够保持优良的机械性能;另外,红磷阻燃聚酰胺体系具有较高的CTI值,在电器开关、低压断路器、连接接触器、插座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红磷的深红色限制,由红磷阻燃增强聚酰胺材料制备的产品绝大部分都配制成黑色或深红色等深色,而有些电器产品例如墙开后座的颜色是蓝色,通过颜料配色成蓝色或深蓝色红磷阻燃增强聚酰胺材料,但存在颜色稳定性差容易褪色变色等问题。这是因为红磷在氧气、高温高湿环境下等外界条件下,很容易被氧化成为粘性磷的多种含氧酸(与材料中的一些无机矿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磷酸盐),这些酸和盐不仅从聚合物材料体系内向表面迁移,这些含氧酸物质和色粉等助剂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多彩化红磷阻燃尼龙的颜色稳定性变差,所以引起外观性能恶化,导致褪色变色。
目前,红磷阻燃增强聚酰胺材料在交流接触器基座、底座、线圈骨架,墙壁开关后座,船型开关、温控器、保护门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很多产品信息需要在其表面上进行标记,如产品的型号、生产日期、保质期、防伪标识等,常常需要进行标识。而电器产品上传统的标识方式主要是以下几种:丝印和油墨喷涂等表面印刷技术等,但通过丝印的方式会对电器产品表面的力学性能造成损害;而油墨喷涂等表面印刷技术会由于电器产品表面状况的差异可能导致不清晰,同时也存在时间长老化褪色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激光标识是一种新型的标识方式,采用激光标识能够有效改善上面这些问题,它具有以下独特的优势:高对比度、清晰标记、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绿色环保等,激光打标现已在低压电器用塑料制件、手机制作以及键盘鼠标等领域中得到运用。
但目前,激光标识在红磷阻燃增强聚酰胺材料电器产品中的应用却较少,这是由于红磷的深红色限制,由于红磷阻燃增强聚酰胺材料制备的产品绝大部分都配制成黑色或深红色等;同时,激光标识过程中高能量的激光束会使红磷阻燃剂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激光标识红磷阻燃尼龙效果不清晰,呈现偏暗黄色或者暗灰色,通过颜料配成蓝色或深蓝色红磷阻燃增强聚酰胺材料,其激光标识红磷阻燃尼龙材料必须以保持较好的颜色稳定性为前提,同时由于不同颜料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光进行选择性吸收,且多种颜料与红磷之间的相容性不一致,导致蓝色红磷阻燃增强聚酰胺材料较难获得高清晰的激光标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蓝色红磷阻燃增强聚酰胺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湿热性能,能够较好地保持颜色的稳定性,且具有可激光标识性,激光标识效果清晰,对比度高;同时,保持了极佳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蓝色红磷阻燃增强聚酰胺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原料组成包括:
所述功能助剂包括组分A和组分B;
所述组分A选自N,N-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1,3-苯二甲酰胺与铜卤化合物的混合物;
所述组分B选自含铈化合物、含锌化合物、含铝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广核俊尔(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广核俊尔(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56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