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开放式炉架的排气炉口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45592.8 | 申请日: | 2018-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8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科达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9/00 | 分类号: | F27D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炉口 水箱 排风孔 导流管 排风扇 排气炉 炉架 炉体 吸口 顶端设置 对称设置 换气效率 加速空气 炉体表面 炉体两侧 水箱顶部 外侧设置 一端设置 长导管 短导管 冷却液 漏斗状 排液阀 散热 热风 底端 排出 匹配 流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开放式炉架的排气炉口,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外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顶部设置有炉口,所述炉口顶端设置有排风扇,所述炉体表面设置有排风孔,所述炉口底端与排风孔匹配,所述排风孔另一端设置有吸口,所述水箱内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吸口设置为漏斗状,所述水箱内设置有冷却液,所述水箱底部设置有排液阀,所述炉口的数量为2个,两个所述炉口对称设置在炉体两侧,所述导流管包括长导管和短导管。本发明通过设有炉口、水箱、排风扇、排风孔和导流管,热风从排风孔经导流管进入水箱降温,降温过的空气从炉口排出,排风扇在炉口顶部工作,加速空气流动,有利于提高散热换气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炉架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开放式炉架的排气炉口。
背景技术
开放式炉架包括开放式炉体、炉架、炉盖,及倾炉油缸,炉盖升降,旋转油缸,感应器、磁轭、高压无碳胶管、炉口及炉底浇注固定料、全套不锈钢进水分配器、回水集水器及卡箍等等,其中炉口对于炉架散热换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炉口散热换气效果不佳。
因此,发明一种适用于开放式炉架的排气炉口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适用于开放式炉架的排气炉口,通过设有炉口、水箱、排风扇、排风孔和导流管,热风从排风孔经导流管进入水箱降温,降温过的空气从炉口排出,排风扇在炉口顶部工作,加速空气流动,有利于提高散热换气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开放式炉架的排气炉口,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外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顶部设置有炉口,所述炉口顶端设置有排风扇,所述炉体表面设置有排风孔,所述炉口底端与排风孔匹配,所述排风孔另一端设置有吸口,所述水箱内设置有导流管。
优选的,所述吸口设置为漏斗状,所述水箱内设置有冷却液,所述水箱底部设置有排液阀。
优选的,所述炉口的数量为2个,两个所述炉口对称设置在炉体两侧。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包括长导管和短导管,所述长导管设置在排风孔底部,所述短导管设置在炉口底部。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有炉口、水箱、排风扇、排风孔和导流管,热风从排风孔经导流管进入水箱降温,降温过的空气从炉口排出,排风扇在炉口顶部工作,加速空气流动,有利于提高散热换气效率;
2、通过设有漏斗状吸口提高炉体内空气流通速度,冷却液能够与热气换热,使之降温,控制排液阀定期更换冷却液,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炉体、2水箱、3炉口、4排风扇、5排风孔、6吸口、7导流管、8排液阀、9长导管、10短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开放式炉架的排气炉口,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外侧设置有水箱2,所述水箱2顶部设置有炉口3,所述炉口3顶端设置有排风扇4,所述炉体1表面设置有排风孔5,所述炉口3底端与排风孔5匹配,所述排风孔5另一端设置有吸口6,所述水箱2内设置有导流管7。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口6设置为漏斗状,所述水箱2内设置有冷却液,所述水箱2底部设置有排液阀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科达工业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科达工业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55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