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缝洞型储层试井确定地层中洞流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45121.7 | 申请日: | 2018-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0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 发明(设计)人: | 卢志炜;程诚;李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辰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28;G06F113/08;G06F119/14;G06F113/14 |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张悦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缝洞型储层试井 确定 地层 流量 方法 | ||
1.一种缝洞型储层试井确定地层中洞流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及溶洞波动相结合的缝洞型储层试井解释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000:建立缝洞型油藏试井模型,并将地层中的溶洞视作点源;
S001:根据所述试井模型,获得无限大地层中的真实空间井底压力解;
S002:根据所述真实空间井底压力解,采用叠加原理获得地层中多个洞同时存在时的真实空间井底压力;
S003:利用所述真实空间井底压力解与实测的井底压力数据进行拟合,获得洞的个数及洞到井的距离;
其中S001具体步骤包括如下过程:
A000: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对所述试井模型进行求解,获得拉普拉斯空间井底压力解函数
A001: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技术,根据所述拉普拉斯空间井底压力解函数得到真实空间井底压力解pwfD(tD);
其中,所述试井模型为:
所述试井模型中的油藏参数包括:原始地层压力:pi;裂缝压力:pf;溶洞压力:pv;井底压力:pwf;外部介质渗透率:k;流体粘度:μ;外部介质压缩系数:Ct;产量:Q;体积系数:B;井筒半径:rw;溶洞半径:rv;井筒储集系数:Cw;为溶洞储集常数:Cv;井筒的表皮系数:sw;溶洞的表皮系数:sv;与井筒相连地层的厚度:h1;与溶洞相连地层的厚度:h2;时间:t;半径:r;溶洞无因次半径:rvD;
其中,
无因次时间:
无因次半径:
无因次井筒储集系数:
无因次溶洞储集系数:
无因次高度:
无因次波动系数:
无因次阻尼系数:
方程修正系数:α;
数学函数:
其中,k为外部介质渗透率;μ为流体粘度;v0为流体初始时刻的速度;D为油管直径;ρ为流体密度;C为管道及流体系统中的波速;
S002包括如下步骤:
B000:确定地层中向试井中提供产量Q1的洞1以及提供产量Q2的洞2;
B001:利用叠加原理得到洞1和洞2同时存在时的真实空间井底压力解;
其中,利用叠加原理得到洞1和洞2同时存在时的真实空间井底压力解包括如下过程:
C000:将所述洞1看作点源1、洞2看作点源2;按照源汇理论得到地层中多源汇的连续性方程为:
(1)
其中,qi为第i个源汇的强度;M1为点源1在空间上的位置;M2为点源2在空间上的位置;M为空间上任意点位置;
δ函数表示集中分布的物理量;
C001:采用微可压缩假设,并将达西定律代入方程(1)得到:
C002:定义无因次量并求解无因次源汇方程,得到源汇在井筒处的无因次压力:
其中,为无因次压力;为无因次时间;为洞1的无因次距离;为洞2的无因次距离;为指数积分函数;为洞2提供的流量比;为洞1提供的流量比;
C003:洞1和洞2同时存在时的试井的真实空间井底压力为:
S003中利用所述真实空间井底压力解与实测的井底压力数据进行拟合,获得洞的个数具体过程如下:
利用所述真实空间井底压力解pwfD(tD)与实测的井底压力数据进行拟合,获得无因次流量比QiD,(1)由公式Qi=QiD×Q计算洞提供的流量Qi;(2)从实测曲线中上翘的段数为洞的个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辰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辰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512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