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声发动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44773.9 | 申请日: | 2018-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1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胡剑英;罗二仓;陈燕燕;张丽敏;吴张华;孙岩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03G7/00 | 分类号: | F03G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声发 动机 | ||
1.一种热声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热声发动单元,所述热声发动单元包括顺次连接的主水冷器、回热器以及核燃料加热器,所述核燃料加热器内置于热声发动机中;
所述核燃料加热器用于利用核燃料反应与流经所述核燃料加热器的工作气体之间直接接触进行热交换,以使所述工作气体升温,无需在所述热声发动机外部单独设置额外的换热工质;
所述核燃料加热器包括核燃料体和气体流道;
多个所述核燃料体分别均匀的排列在所述气体流道内;
所述气体流道内流通有所述工作气体,以使所述工作气体与所述核燃料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所述热声发动机还包括冷却套、反射层以及第一控制棒;
所述核燃料加热器的承压外壳设置有所述冷却套,所述冷却套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控制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声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缓冲管以及和所述热缓冲管连接的次水冷器;
所述回热器和热缓冲管之间连接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内布设有所述核燃料加热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声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控制棒,所述核燃料体中一个或者多个分别邻接有至少一根所述第二控制棒,所述第二控制棒用于控制所述核燃料体内的反应的速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声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冷器、所述回热器以及所述核燃料加热器均为环形结构,所述主水冷器、所述回热器以及所述核燃料加热器同轴布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声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套所述热声发动单元,两套所述热声发动单元对置布置。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声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排出器;所述第一排出器布置在顺次连接的主水冷器、回热器以及核燃料加热器构成的环形结构的空腔内;
所述核燃料加热器与所述第一排出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排出器的第二端与第一发电机连接,所述主水冷器与所述第一发电机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声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热声发动机,每一组热声发动机包括两套热声发动单元,该两套热声发动单元反向并联布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声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排出器、第三排出器、第二发电机以及第三发电机;
第一套热声发动单元的核燃料加热器与所述第二排出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排出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发电机连接,第二套热声发动单元的主水冷器与所述第二发电机连接;
第二套热声发动单元的核燃料加热器与所述第三排出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排出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发电机连接,第一套热声发动单元的主水冷器与所述第三发电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477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声发动机
- 下一篇:温差发电系统及温差发电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