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电动汽车电池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39813.0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7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波;杨君;何洪文;周稼铭;熊瑞;衣丰艳;徐晓明;衣明军;黄毅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1;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5002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电动汽车 电池 散热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电动汽车电池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冷却介质、紧贴电池两侧对称固定的左、右散热介质管组以及设于电池前端的介质流通腔,其中,所述介质流通腔两端连通电池两侧的左、右散热介质管组,所述介质流通腔前端设有与汽车进气格栅连通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由上至下设置有水平的波浪形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上还对应左、右散热介质管组设有空气导管。本发明通过水冷与风冷相结合的方式,由水冷的散热介质管组和介质流通腔为电池进行直接散热,再通过空气导管和导热板进行二次散热,充分利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风力,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池散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电动汽车电池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电动汽车的电池成为衡量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汽车电池组的排列密集,且输入输出功率较大,且电池往往埋在汽车内部,使得电池发热较为严重。
目前绝大多数电动汽车采用风冷的方式对电池散热,但是风冷效率低、散热不均匀、很难防尘防水,并且在炎热的夏天难以保证散热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开始采用水冷的方式对电池散热。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电池水冷方案,往往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昂等问题,导致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电动汽车电池散热器,通过水冷与风冷相结合的方式,由水冷的散热介质管和介质流通腔为电池进行直接散热,再通过空气导管和导热板为散热介质管和介质流通腔内部的介质进行散热,充分利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风力,使得水冷的散热介质管和介质流通腔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更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电动汽车电池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冷却介质、紧贴电池两侧对称固定的左、右散热介质管组以及设于电池前端的介质流通腔,其中,所述介质流通腔两端连通电池两侧的左、右散热介质管组,所述左、右散热介质管组均包括竖直排列的多根散热介质管,所述介质流通腔包括竖直排布且由隔板分隔的与散热介质管对应的平流室,所述散热介质管与平流室通过密封转接头连通,且竖直相邻的散热介质管之间通过密封导管连通,所述冷却介质通过一侧的散热介质管经平流室流向另一侧的散热介质管,并通过该另一侧的散热介质管之间的密封导管上下流通,所述介质流通腔前端设有与汽车进气格栅连通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由上至下设置有水平的波浪形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上还对应各散热介质管设有横穿平流室、密封转接头及散热介质管的空气导管,且空气导管两端分别与平流室、散热介质管密封连接。
作为本发明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散热器最上层的散热介质管顶部设有冷却介质入口,且所述散热器最下层的散热介质管底部设有冷却介质出口。该种散热器由一侧的冷却介质入口进入冷却介质,而后在整个散热器中流通,最终通过冷却介质出口流出。
作为本发明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电池顶端还固定有上导热块,且上导热块设有多根垂直所述上导热块固定的导热栅片,通过导热栅片以及上导热块充分与空气接触对电池进行散热,进一步加强了该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作为本发明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电池与左、右散热介质管组、介质流通腔、上导热块之间设置有导热胶,通过设置导热胶,使得热传递更快,对电池的散热效果更加均匀。
作为本发明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空气导管前端还设有圆形扩口,设置所述的圆形扩口,使得汽车进气格栅的流动空气更容易导入散热器内,完成散热器的二次散热。
作为本发明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散热介质管、介质流通腔及空气导管的材质为铜或铝,所述冷却介质为水。
作为本发明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冷却介质出口通过管路依次连通冷却介质箱、水泵,并最终通过管路连通至冷却介质入口,所述冷却介质箱通过小型冷却压缩机冷却。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箱进行降温冷却后,通过水泵由管路输送回冷却介质入口从而完成循环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98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液冷装置以及电池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