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体钢梁架设的横向变形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9482.0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7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应良;任万敏;宿智利;王玉珏;王亮;袁明;梁春明;李秀华;徐涛;李川;李长年;张予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梁节段 转动机构 绳索 钢梁架设 控制装置 钢架 宽体 变形 横向变形 一端连接 悬臂端 残余应力 程度减小 两侧边缘 灵活调整 变形量 上表面 横桥 减小 收放 吊装 焊接 灵活 | ||
本发明公开了宽体钢梁架设的横向变形控制装置,包括钢架,设置在钢梁节段上表面;转动机构,钢梁节段顶板横桥向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转动机构;绳索,每条绳索的一端连接于钢架,另一端连接于转动机构,转动机构能够带动其连接的绳索收放。该控制装置通过钢架设置在钢梁节段中部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提高整体结构的刚度来控制钢梁节段中部的变形,同时,通过每个转动机构调整各个绳索的拉力来改变钢梁节段边缘的变形情况,使得钢梁节段边缘的变形量灵活调整,以此来实现悬臂端以安装的钢梁节段与悬臂端上吊机吊装的待安装的钢梁节段变形趋于一致,最大程度减小两个钢梁节段焊接的残余应力,实现宽体钢梁架设的方便灵活,减小对接难度,缩短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宽体钢梁架设的横向变形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流量急剧增长,近年来国家大力加快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市政道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为节约桥位资源、减少投资、保护环境,越来越多的大桥采用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合建的方式,若采用公铁同层布置或者是预留多车道桥梁,桥梁宽度相对较大,对于大跨度桥主梁常采用钢结构,梁体宽度越来越大。
在一些条件允许的桥址处,大跨度钢主梁桥的施工通常采用悬臂吊装施工,施工过程中,桥面吊机作用在已架设好的主梁悬臂端,起吊吊点作用在准备吊装的下一个自由节段上,对于悬臂端和被吊装节段来说,它们具有不同的边界条件和受力形式,存在完全不同的横向变形,节段拼装时,由于横向对应位置存在相对变形,可能造成无法对接的情况,这种情况在钢梁梁体宽度大时尤为明显,以往在进行吊装节段拼装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焊缝处打码板控制变形再进行施焊。
随着梁体宽度越来越大,两对接节段边缘的相对变形成倍增加,由于码板只能控制局部变形,且控制的变形量十分有限,所以采用码板进行焊缝处的变形控制难度也越来越大,焊接残余变形和应力也相应变大,因而需要解决由于梁体宽度增大带来的两节段横向相对变形无法通过码板来进行修正并对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由于梁体宽度增大带来的两节段横向相对变形无法通过码板来进行修正并对接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宽体钢梁架设的横向变形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宽体钢梁架设的横向变形控制装置,包括:
钢架,用于设置在钢梁节段中部,所述钢架连接于所述钢梁节段的顶板上;
至少两个转动机构,所述钢梁节段顶板横桥向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所述转动机构;
若干条绳索,用于将所述钢架与所有所述转动机构相互连接;其中每条所述绳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钢架,另一端连接于一个所述转动机构,每个所述转动机构能够带动其连接的所述绳索收放使得所述绳索收紧或者放松。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宽体钢梁架设的横向变形控制装置,通过钢架设置在钢梁节段中部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提高整体结构的刚度来控制钢梁节段中部的变形,同时,通过每个转动机构调整各个绳索的拉力,钢梁节段端部收到拉力后,依次来改变钢梁节段边缘的变形情况,使得钢梁节段边缘的变形量灵活调整,以此来实现悬臂端以安装的钢梁节段与悬臂端上吊机吊装的待安装的钢梁节段变形趋于一致,适应对接要求,最大程度减小两个钢梁节段焊接的残余应力,实现宽体钢梁架设的方便灵活,减小对接难度,缩短工期。
优选地,所述绳索的数量等于所述转动机构的数量,即一个所述转动机构连接一条所述绳索。
优选地,包括四台所述转动机构,每个所述转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钢梁节段顶板的四角。
优选地,还包括滑轮机构,每个所述转动机构对应一个所述滑轮机构,所述钢梁节段顶板横桥向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所述滑轮机构,每条所述绳索穿过一个所述滑轮机构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转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94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